美文网首页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4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4

作者: 井蛙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4-14 07:11 被阅读0次
            | 第一辑 | 教师是创造教育无限可能的主体
            教师教育的奇迹
            用心成就教育奇迹——刘京海与他的成功教育
            闸北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旧货五金“跳蚤”市场,是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最少、大学生与技术人员比例最低、犯罪率与文盲半文盲率最高的区域。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大批学生学习困难。坐落于此的闸北八中,当时的初中合格率仅为30%,有37%的学生在小学留过级。但是10年后,还是这所中学,还是这样的生源,闸北八中毕业生的合格率、优良率、升学率全部达到100%,六门课总分进入全区上等水平,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重点高中分数线。过去学生和家长都对这所学校避之唯恐不及,现在却慕名而来。时至今日,人们仍被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深深吸引,被校长刘京海和该校教师们的开拓精神所感动。
            1974年,刘京海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当过教师、副校长、副书记,一直在困难初中与“差生”打交道。1980年,正值而立之年的刘京海来到闸北最差的一所学校——闸北八中当副校长。闸北生源的质量之差,他早有耳闻,但万万没想到,闸北八中初一的新生里竟然有37%的人在小学留过级,入学考试成绩位居全区35所学校的第33位,与全区平均成绩相差两个标准差。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刘京海几乎绝望了。然而,更令他感到震惊的是一起偶然事件: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替人打抱不平,用刀刺死了人,被判死刑。事件发生以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刘京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年轻的生命竟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这样无助?这样的孩子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吗? 1983年,刘京海带着众多疑惑走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踏上了研究“差生”问题的漫漫征程。两年时间里,他围绕“差生”问题做了上千张研究资料卡片。通过研究,他逐步认识到,“差生”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就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样,“差生”也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毕业留言里,他写下了“向一切可能性挑战”这样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研究“差生”问题的坚定信念。
            两年后,刘京海回到闸北区教育部门,负责改善区内薄弱学校的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刘京海对教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差生”往往是各方面都差,他们既有学业上的困难,又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的毛病。对于“差生”,人们习惯于加班加点教育、管头管脚教育,结果往往是只管得了一时一事,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经过艰苦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刘京海发现,所谓的“差生”犹如体弱多病的人,西医式教育越“吃药”越伤身体,中医式教育虽见效慢却能治本——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扶正祛邪。刘京海认为,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差生”是因其在学习过程中反复遭遇失败而导致自身信念逐渐丧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思路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变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为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即通过帮助学生反复成功,消除他们的自卑和自弃,唤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刘京海坚信,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也都有成功的潜能,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1987年成功教育实验在闸北八中正式启动。
            刘京海概括出了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首先是积极的期望。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对自己也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的孩子会越来越好,而不断体验到失败的滋味的孩子会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

            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社会实践甚少的中小学生来说,把成功当作成功之母,意义更为重大。中小学生缺乏困难和失败的挫折与磨炼,缺乏从失败到成功的体验,也缺乏足够的经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能力。失败与挫折往往会使他们一蹶不振,丧失前进的信心。大多数“差生”的出现就是因为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与挫折,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些学生饱尝家长和教师的呵斥、同学和邻居的冷眼。他们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形成了缺乏自信、学习动力弱、需求层次低的“失败者”心态。要帮助这些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无疑会成为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与进步的动力;成功的体验会让他们逐渐形成“成功者”心态。
            对于成功和失败的辩证关系,刘京海是这样看的:失败总是有的,如果你能正确对待它,它对人也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失败也是一种教育。的确,从失败中汲取营养有助于人走向成功。不过,作为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刘京海坚持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第一重要的是成功的体验。当体验较多的是成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就比较强,自信力也会随之增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而这又会进一步促进成功的实现。”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一个成语:失败是成功之母。从理论上讲,和顺境一样,逆境同样能造就人才。但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我们的学生太需要成功的体验了,因为我们的学生品尝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他们最缺乏的就是成就感和自信心。
          刘京海认为,帮助每个孩子成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个根本目标,必须先使教师成功。教师成功是学生成功、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没有成功的教师,哪有成功的学生?学校首先应该成为能使教师成功的学校,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成功教育思想的教师,才能真正实施成功教育。刘京海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帮助教师成功的工作中。
            刘京海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教师的责任是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校长的责任当然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校长的真正水平不是体现在给你一批好教师你才能办好学校,而体现在能不能使学校的综合素质每年都有所提高,使骨干教师、好教师不断涌现。在成功教育实验开始时,刘京海领导全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大面积补课,取而代之的是加强教师的进修学习;实行双休,每月选择一个休息日作为教师进修日;开拓教师的眼界,邀请上海的优秀教师为老师们上示范课,用事实来教育教师,说服教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确可以在教师的关爱和帮助下走向成功。在成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一整套让教师成功的计划逐一实施:师徒制——让能力强的带能力差的,而不论他们年龄谁大谁小;微格教学研究——为每位教师实录一堂课,让教师通过录像定格来仔细研究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骨干教师中开展“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主题活动;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特色,挖掘他们的教学潜力……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刘京海逐渐认识到教师和家长的进步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双翼,仅有教师的一翼,学生无法得到快速发展。
            失败开始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念动摇,由此导致家长对孩子的信念动摇,最后导致孩子对自己的信念动摇。
            通过实践,刘京海认为,成功教育对家长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树信心、抓习惯、管思想。
            一方面,学校要帮助家长搞清楚孩子的问题不是脑子问题,而是动力问题、习惯问题,这不是靠打骂可以解决的;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成功教育的实践。

            刘京海力破旧习,以教师在家长会上只提简单可行的要求,比如“一灯、一桌、一小时”,即要求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一盏灯、一张桌,每天伴孩子学习一小时。家长们听了觉得有道理,做了之后也的确有实效,从而感到孩子真的是有希望了。在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闸北八中学生的家长们真正获得了成功感,以前一些不愿来学校开家长会的家长,后来经常打听家长会什么时候开,家校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为了进一步提振家长们的士气,刘京海从南京请来了全国十佳好少年周婷婷及其父亲周弘到学校给大家作报告。身有残疾的周婷婷在父亲的帮助下重返普通学校就读的事迹,打动了家长们的心。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教育过程与周弘将哑女培养成优秀学子的事迹相对照,纷纷懊悔自己对子女关心不够,懊悔自己对子女的教育做得太少太差。报告结束以后,许多家长主动向老师提出要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1995年,闸北八中合并了中兴中学,学校设两个办学点,总规模达到45个班级、2200多名学生。1997年,刘京海又在闸北彭浦创办了田家炳中学,他兼任校长和董事长,学校规模已达30多个班级、近1500名学生。如今,昔日简陋的闸北八中校舍被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取代,八中人自信而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美丽的校园里。

            凡事都在一个诚字。不是心诚则灵,而是心诚则用心,用心则有方法,有方法则有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创造无限可能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ha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