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
看电影《董存瑞》,体会如何写故事

看电影《董存瑞》,体会如何写故事

作者: 潇清妩玉 | 来源:发表于2021-03-19 04:15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第3周主题作业第2篇

    文/潇清妩毓

    曾听一鸣老师讲课,怎么写故事:故事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那天打开电视,正巧上演英雄《董存瑞》,我便带着这个疑问进行了观看。

    我先百度了一下英雄董存瑞的资料,他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乳名四虎子,原名董春睿,11岁就加入了儿童团还当选为团长。

    在董存瑞幼年伙伴的记忆中,他是一个胆子非常大的孩子,敢想敢干还敢和地主家的少爷打架,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正义的熊孩子。大家都说他就是一个“嘎小子”,真实的董存瑞可比电影里的胆儿大多了。

    现实中董存瑞13岁时救了上级王平,15岁参加民兵,16岁加入八路军,在部队里他成长很快,17岁时就缴获一挺机枪,18岁参加阻击战时由于正副班长负伤,他火线自动接任班长率领全班完成阻击任务。

    真是让人赞叹,18岁根本还是一个孩子,而他却已经这么优秀。在部队里他是著名的投弹手,在爆破中又是公认的“爆破元帅”。

    他在短短三年的战斗生涯中一共立了三次大功和四次小功,获得四枚奖章,用一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形容的话,他应该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兵王。

    但是电影却没有这么演,一开始的董存瑞只是一个天真无邪又倔强的四虎子,然后报着虚岁参军。年龄太小,领导根本不批准,看得让人着急呀,不能当兵怎么去当英雄,忍不住让人看下去。

    后来终于加入部队,在部队里一开始也是状况不断。他质疑子弹没发够,结果发现却是战友们“糊弄鬼子的招数”把自己给懵住了。

    他第一次上战场胡乱放枪,结果打了九发子弹毫无收获,在班里的战斗总结会上惨遭批评。那时的战士真是可怜呀,子弹就发这么几颗,却必须上阵杀敌,根本就是去玩命。

    可我们的英雄就是这么厉害,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这样的艰难困境中逐渐成长,在一次阻击战中,勇敢承担指挥责任,一度又担心犯错误……幸好领导给予了肯定。

    于是经过挫折、委屈和战斗的洗礼,董存瑞才由一个年轻的四虎子成长为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兵王。这个过程在电影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且极具逻辑性,这当然比直接一上来就是兵王,形象更具说服力也更有感染力。

    而且电影在处理细节上非常讲究,比如董存瑞所在班的日常生活描绘得就非常细致。每天晚上有民主生活会,日常有训练,战斗结束后有战斗总结会和战果汇报,这些细致的描写让该片更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此外,该片甚至还有幽默的一面,比如董存瑞哭鼻子之后,赵连长头也不回给他递手绢的动作就非常有趣。尤其是当董存瑞接过手绢擦眼泪时,赵连长那句“眼神儿”地嘀咕更增加了这段戏的趣味性。我看的时候,忍不住笑出声。

    阿臭是当兵的,他特别喜欢看这样的战斗片,我嫌弃吵闹,不屑一顾。如今看来,也挺有意思,感觉非常真实。这就是故事编排得当,细节吸引人。

    这个故事的高潮应该是英雄最后用身体做道具,单手托举炸药包,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战斗的胜利。既是高潮,也是结尾。

    看完让人心潮澎湃,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知道是多少这样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没有小我,只有大爱,用生命换来的。感恩,致敬!

    这个故事编排得太妙,不得不佩服这个编剧,绝对是一个写故事的高手。让人只要一打眼,就挪不开眼球,情节生动有趣,吸引着你看下去。

    我其实不喜欢看电影,总觉得电影是娱乐,而读书才能陶冶情操。不过电影能带给我们直观的视觉体验,尤其是现在的特技电影,让你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电影表达的内容远远低于书中的内容,读书更多的是靠读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书的内容更丰富一些。我还嫌弃电影的吵闹,更喜欢安静地读书。

    不过现在的电影确实是一场视觉盛宴,这是读书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也只能说,各有利弊吧。然无论是电影还是书,故事的过程安排都是最重要的。

    齐帆齐年度基础写作营打卡作业第14篇,1458字数,共累积26055字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电影《董存瑞》,体会如何写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he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