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迁的410篇每日一省
今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个连线,妈妈说孩子在家找不到和孩子沟通的话题,说着说着就聊不下去了,不知道怎么沟通,院长建议降低沟通标准,沟通别的事,比如孩子说要吃米饭,那我们就问吃什么米饭?是蒸的米饭还是炒米,如果是炒米是吃番茄炒鸡蛋还是火腿肠炒米,我们并不是单纯的吃米,而是借用吃米的这件事上增加和孩子沟通的语言量,增加和孩子的沟通,通过沟通提升你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内容、频次、情感。如果炒好米了,孩子不吃米要吃面条,问孩子吃什么样的面?汤面还是捞面.....要是不吃面想吃牛排,那我们就讨论吃什么样的牛排......要是吃沙拉,我们就讨论吃什么样的沙拉......当然这些只适合你家孩子的目前的状况。平时要注意1、多鼓励孩子多表达感受。2、家长的语言量要少于孩子的语言量。3、在交谈中让哈孩子说出具体的事。4、培养孩子求助能力。5、鼓励孩子多参与家务。6、把生活过得有价值。
不上学的孩子院长有以下原则:1、孩子做学业咨询,孩子不做家长先做。2、家长父母都得做咨询、3、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钱。
听完这个案例,我也反思我平时的语言,明明我的心里是想和孩子的心靠近的,想和她共情的,但话一出来就得到孩子的反应是排斥,不想多聊。原来我们理解的、表达的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和反应,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平时我的语言量总是多于孩子的量。今天阿莲姐分享的如何和孩子共情的那段话真是受益匪浅,让我对昨天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案例有了更好的复盘。
案例:昨天孩子还在家上网课,早上由于我在审核钉钉,忘记叫妞起床了,还是妈过来提醒我,都快八点了,妞妞不上课了?听到这我突然想起里,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跑到妞的房间叫她,告诉他快八点了,听到这,妞妞从床上立刻跳了起来,慌里慌张埋怨道:怎么现在才叫我!撅着小嘴,脸拉得好长。平时下了课间操都主动过来找我,但今天没有,到了中午我还是像平时一样问妞中午吃什么,做好妈妈的角色。
(因为早上老师布置的有朗读,她担心来不及读完。)
这时妈也在房间里,在旁边也埋怨道:就是啊你怎么忘记叫妞妞了。听到这我心里想到,起床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没有彼此定好规则,比如自己定闹钟。我知道此时的氛围我说什么都不合适,只会增加更多的矛盾,于是我离开房间,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到了晚上我想和妞聊聊这件事,通过这件事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和让意识到起床是自己的事情。聊之前我也反复演示了下说话内容,但就是不满意,最后晚上聊的时候也并不理想。今天再回想这件事,结合阿莲姐的分享我又重新整合了下
我:妈妈看到今天班主任在群里提醒早上没打卡的同学需要补打,今天妈妈忘记早点叫你了,影响到你打卡了?
妞:没有。
我:妈妈叫晚你了,你当时啥感受?(引导孩子多表达感受)
如果妞愿意说,就让她多表达,如果说不知道,我们就引导妞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想说,那就停止沟通,说明教育的时机未到。
因为以前我们没有表达情绪的习惯,妞的回答很有可能说不知道。那就先按照这个来聊:
我:妈妈可以猜猜你当时的感受?你当时肯定很着急慌张,不过妈妈看到你在打卡时,非常镇静,马上又把不好的情绪进行了调整,这点上妈妈很佩服你(积极肯定的品质及时鼓励),妈妈小时候像你这么大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急哭了。妈妈有个想法和你聊聊,不知道你愿意听不?妈妈早上有时候也有自己的事情,妈妈担心有时候会耽误叫你,你看有什么方法能按时起床。(和孩子一起探讨.......)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88840/d14ee10e07e931e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88840/7d76ce74047ec5c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