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算是那种对自己情绪反应很敏锐的人,前两天察觉自己前两周心态有点浮躁,因为想着“讨巧”,关注数据,心情会受数据的波动而波动。
这种心态问题要怎么调整?
有时候往往就是阅读找到答案。
昨天偶然间看到「老成常谈」分享的一个应对这种心态的小技巧,就是:改变心里对这件事的定位,把输出当做一个学习途径,而不是赚钱渠道。比如今天学到什么,顺手在网上写了,权当做笔记。
当以学习心态去做这件事时,这就是一件积累性叠加的事。不仅扩散了传播种子,还顺手把知识学得更好了。
他分享自己的一个前辈说过的一段话,大概就是:不去刻意追求流量和热度,而是慢慢写,慢慢涨,忘记做流量的术,忘记追求10W+。这就是说,回到内容创作的本质,即内容为王,用心去慢慢输出,在学习和写作输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容水平,让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匹配上地位。
有句老话说: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怎么理解?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来了10万粉?我能不能接得住?
大概率不能,因为我的内容产品能力还很一般,我还做不到他们持续的好的交付,给到他们意外的惊喜,就像辉哥每次交付,都给到我们物超所值的惊喜一样。
当自己不能很好地交付时,那个时候的每一次变现,都会伤害自己的粉丝一次,相当于是赚一次性钱的生意,并不是双赢局面。
所以,放慢一点自己的心,脚踏实地地写内容,练好内功,然后用好每次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内容,把它尽可能地去发到自己的目标人群在的渠道,曝光,吸引、聚集同频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当一个人极度耐心,持续20多年做一件极其细微但有意义的事时,他就能够创造奇迹。所以,我需要放慢自己的心,降低这些焦虑,先去脚踏实地地做事,帮助别人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得到成长,把这些成长的知识、故事同步分享给需要的人,聚少成多。
前段时间研究的新媒体大牛们的成长路径,都是这样。把自己的成长周期拉长,不要把以后10年要做的事,妄想在1年里去完成,这容易让自己“变形”。
放长来看,在这10年里,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往前走,刻意练习,在大量的输入和输出中成长。
记得辉哥曾说过,很多人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写得也一般般,但是到40岁过后,你就会发现,那些持续在写的人,他们的文章变得很犀利、很有洞察力。
所以,别急,亲爱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节奏,没有迟的时候,只要你不觉得迟,就一定不会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