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是一种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心理状态,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正发生的事情;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我们可以客观的看待,并用杞人忧天评价,可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往往当局者迷。
今年寒假学驾照的时候,为了避免长时间等待,我每天去的比较早,关于这件事教练和我说过一俩次,开始我没当回事。一天中午他又提到这个事,我和他反驳了几句,他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滔滔不绝,表达能力不强的我似乎被噎住了,无话可说。但自己心理确实很不舒服,情绪不断地涌起。
回到家后,愤懑和不满难以压制,心理总想着这件事,爸妈的关心,孩子天真的笑脸,充耳不闻,就像一个关闭了的接收器,对外界的一切处于屏蔽状态。这种状态难以缓解,于是睡觉前,就开始和爸妈一通抒发,勉强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这种衷心忡忡的状态才算结束。
就这样,一下午的时间就被这种担忧侵占。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事:练好车,过了科二,至于和教练的口舌之争,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不应该浪费自己整块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过度担忧了,一遍又一遍地回顾不好的事,直到自己感到筋疲力尽,然而,担忧只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答案和保护,如果目标是过更好的生活,那么担忧就是一块绊脚石。
担忧发生在现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总是期望别人能对自己有好的印象,所以做一件事情,身边有人和没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人时,我们的集中力会分散,有一部分注意力会去担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典型的例子就是舞台表演,除非技艺特别娴熟,一般情况,台上的表演不如平时练习的效果好,因为面对观众时,担忧将分去一部分注意力。
很多情况,对未发生的事情也会有担忧,预先胡思乱想或者对人,事做出预判也会让我们不断担忧,不如对人、事保持不确定性,珍惜当下时间,该干嘛干嘛。 大多数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严重,只是事情没发生前,我们过度担忧。
那么,如何让自己逃离"总是担忧"这个怪圈呢?让自己具备"存在力"!
当我们感觉个人力量很强大的时候,存在力就出现了,它让我们敏锐地察觉到自身最真实的感受。在强势的心理状态下,即使身处通常让我们感到有极大压力和无助的环境中,我们也能保持存在力。这种存在力将帮助你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时不再焦虑、害怕、恐惧,不必再带着遗憾、怀疑和挫败离开。
存在力使我们能够领会并能自如地表达我们真实的想法、感受、价值和潜能。它源于你对自己的感情、信念、价值和能力的深信不疑。
处于存在状态的人们,会表现出各种吸引人的特质:热情、平和、表里如一、值得信任、自信而不自负等等。存在力可以通过自我助推,逐步调整肢体语言和心态,即通过自我引导来获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让你的身体来引导你的想法。
了解真实的自我,我们的缺点、困难、不甚光彩的经历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们或许没有主动选择它们,但是它们已经在那里,除了承认,我们还能怎样呢?
肯定真实的自我——自我肯定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提醒自己“对我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其实是一种建立在自己真实经历基础之上的自我认可。有研究表明,如果事先写下个人核心价值观,在面对高压的环境时,焦虑情况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表达真实的自我——为了找到存在力,仅仅知道自己是谁并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是不够的,还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心理学家威廉·凯恩(Willian Kahn)通过研究发现,存在力在工作场所体现为有效聆听、善于沟通、思维缜密、专心致志,即对工作角色的全身心投入。
借助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缓解因社会排斥产生的焦虑,促使我们更加坦诚地对待他人,从而让我们拥有充足的存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