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在知乎上提问,读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其中一个高分回答是,当有一天你看到眼前美不胜收的景色时,不是只会说“我靠,太TM美了”,而是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今年春节期间,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电视栏目,不是央视春晚,不是各大卫视的贺岁专题,也不是各路真人秀脱口秀大咖秀,而是央视一档诚意满满的的良心制作——《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行走在诗词的春天里作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中国诗词大会》以“不喧哗、自有声”的有持从容,冲破各路莺歌燕舞、贺岁票房,似一股来自早春的风,轻轻唤醒了无数国人的诗心;如一场初春的细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无尽诗意在庸常的生活里萌芽。
一档好的电视栏目,需要有一个好创意,一个好主持,几个好嘉宾,若干个好选手。这些,在中国诗词大会中都具备了。但具备这些并不见得就能被称之为一档好栏目。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抱怨,打开电视频道虽多但能看的节目却越来越少?
那些让我们捧腹一乐的娱乐节目、让我们眼眶湿润的青春影片、以及漏洞百出的抗日神剧,除了在某个瞬间让我们开怀、泪流或吐槽外,还能留下些什么?
这一哭一笑一叹后,不过是荒废了时间、贡献了收视率。
但《中国诗词大会》却像一部唯美的穿越。3600平米演播室搭建绚丽水舞台,多种超炫大屏幕、沙画创作,意境与诗词完美融合,视觉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选手们在波光粼粼、古乐声声中倾听诗意人生;让活在当今的我们,沉浸在诗词的天地中,行走在古人的时光里,同吟一首诗,天涯若比邻。
栏目嘉宾北师大教授蒙曼老师说的好,“节目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就好像种子本来就存在,只要一滴水、一缕风,它就能发芽”。
这是这一滴水、一缕风,激活了蕴藏在万千国人心中不变的诗心诗情和诗意。
诗词最大的魅力,是可以创越时空的界限,给后人以无尽的慰藉和无限的遐想。
儿时学的第一首诗便是《静夜思》,长大后在外漂泊多年,看过很多地方的山,行过许多地方的水,读过许多地方的书,见过许多地方的人,然而再多壮美的山水和娟秀的文字,都不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我心底漾起的第一缕乡愁。
上学时对很多诗词的内容总是不甚了了,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机械的背过,心中却甚是疑虑这死记硬背的意义。语文老师总是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记住这些诗词,将来总有一天、某个情境、某个瞬间,你会彻悟这些诗词里的意境和道理。
于是在长大后的那些时光里,当我有幸站在远航的巨轮上看日升日落,才明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浩荡壮阔;当我经历生活的阴暗低谷、人世的冷暖炎凉,才懂得“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如何的无奈悲凉;当我从不谙世事的孩童一步步磨掉棱角走向人生的成熟圆融,才彻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何等的清风傲骨。
诗词最让人动容的,是它不分年龄阶层等级,任何人都平等的享有创作它、感受它、拥抱它的权力。
无论是学富五车的《诗刊》编辑,还是复旦附中的天才少女,亦或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诗词的世界里,没有年龄大小、不分阶层职业,只有一颗诗心、一片赤诚。
就像百人团中爱作打油诗的北师大快递师傅,他创作的在别人看来蹩脚的打油诗,却是他平凡生活的不凡注脚,如董卿说的那样,“他创作的不是诗,是情怀。”
当年白居易写下《琵琶行》,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将古代最被人轻贱的歌妓与自身相比,又是何等的心胸与气度?
言为心声,诗为心声。在诗词的世界里,众生皆平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敬畏和尊重。
行走在诗词的春天里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栖居。
诗词的世界,就像是人类的后花园。
我们在此栖居、在此蓄能,放松灵魂,也放飞梦想;
我们在此迸发、在此启程,歇一歇疲乏的灵魂后,再度起飞,去向天空更蓝处寻觅属于自己的一方蔚蓝。
曾有人问哲人,为什么现代人还需要一二百年以前的音乐和文字来抚慰?
哲人缓缓答到:因为人性进化的很慢很慢。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 里写到: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
行走在诗词的天地里,忽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感。
如可以,我愿长醉在诗词的春天里。
也愿远方眉头紧促或身边行色匆匆的你,重新捧腹起诗书,舒展眉宇、放慢脚步,一起静候春天的福音。
行走在诗词的春天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