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提到喜欢跑步的作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村上春树。他从33岁开始跑步,到如今已经跑了三十多年,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为了总结自己的跑步心路历程,村上春树还写下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寻找自己跑步的意义。
他曾说,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没想到,风靡日本的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松浦弥太郎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他从四十三岁开始跑步,到如今已经坚持了九年。
在这本小书《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中,松浦弥太郎分享了从零开始跑步,到参加马拉松的经验,其中还有不少与工作、人生相关的思考。
松浦弥太郎说,他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没有做任何准备,仅仅凭着一时的冲动就开启了跑步的计划,并且还坚持每天都去跑步。
结果,可想而知,他很快就受伤了。于是,不得不停下跑步,开始养伤。这时,才开始去学习跑步的相关知识,并购买较为专业的鞋子。
和松浦弥太郎一样,我也是一个跑步爱好者,当初因为身体欠佳,想要通过跑步来增强体质,从一千米开始,逐渐增加,最后成功跑完马拉松。
当初我也是如此,什么准备都没有,就下定决心要跑步。从一千米、三千米到五千米,增加到八千米的时候,我的膝盖开始疼痛,咨询了有经验的前辈,才知道因为跑步姿势不对、鞋子没有缓震能力,导致膝盖受伤了。
于是,我一边做做膝盖的恢复训练,一边恶补相关的运动知识,并买了入门级的跑鞋。
随着运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断增加,我在运动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我终于能够较为系统地为自己制定训练计划。经过几年的跑步训练,我一步步地跑向了马拉松赛道,并顺利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马拉松奖牌。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在跑步前就做好相关的准备呢?比如学习一些跑步知识,购买专业的设备,这样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啊!
对此,松浦弥太郎说道:“为了不失败而做调查,买到最后的东西,这样做或许很聪明,但是没有经历过失败这一点却很可惜。因为这样就没有机会学习了。”
虽然提前准备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却也少看了许多风景啊。而且,跑步本就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运动,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跑步姿势都是不同的,提前学习所参考的只是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只有在经历过失败后,才能更加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借由跑步的各种准备,你会发现很多生活中重要的事,本来看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晰。只要努力锻炼强健的体魄,无论几岁都能持续挑战新事物。”
在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参加一次马拉松。那时的我跑一公里需要花费7分30秒甚至更久,最长距离也不到五公里,参加马拉松对我而言无异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没想到,两年过后,我真的去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并顺利完赛。
后来,又参加了几次马拉松之后,我渐渐对跑步产生了厌倦感。当目标实现了以后,人就会失去继续努力的方向。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继续追求更长的距离,还是转而挑战更快的速度?就算如此,迟早也会被身体的承受度所局限,跑步最终就会变成一件不愉快的事。
没想到,松浦弥太郎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生活美学家的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找到“美感”。他认为,跑出美感比时间和距离更重要。而这个跑步的“美感”,既包括跑步时的姿态、呼吸的频率,更包含了跑步的最佳速度。
不只是跑步,生存所需的每一件事都和跑步一样充满美感。
很多人觉得,跑步是年轻人喜欢的运动,自己已经过了喜欢折腾的年纪。这个想法可是大错特错了!看看松浦弥太郎,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才开始跑步,到如今已五十二岁,仍然会继续跑下去!
我很赞同他在书中说表达的观点:
跑步并不只是单纯的运动,也可以调整大脑的状态。通过跑步,还可以找到生活方式的全新价值观。
只要你是一个拥有旺盛的进取心的人,迟早都会爱上跑步的。
因为,跑步本身就代表着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