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的夜晚与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其阴暗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词就会失去意义。耐心镇静地接受世事变迁,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卡尔·荣格(瑞士心理学家)
近日,老家亲戚带孩子来京看病。先天性心脏病由来已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当地医院拒收。孩子父母几近绝望,同时担心这边也遭拒绝,惶惶不知所措。鉴于过往经验,我劝他们大可不必担忧。即便被拒,还有绝招。比如,挂个急诊,住进急救病房。
当初,母亲的最后几日,便是用了这个法子。癌症晚期,所有医院都拒绝收留。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尝试另辟新径,挂了急诊,被安排进了急救病房。六天五夜,在家人陪伴中撒手人寰。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人们总是莫名悲哀。其实,困境并非绝境,换个思路,就会发现新的途径。与其悲哀不已,不如一笑而过。
与一般病房相比,急救病房则人满为患。多为七、八病人挤在一起。病床间只用一块布帘简单隔着。间隔狭小,勉强一人之宽,容得下一架小小行军床。不过体积较大之人,或动作笨拙之辈,不如睡在床底地下来得踏实。如今充气式床垫、折叠式睡袋等户外用品一应俱全,倒可“欲将病房比卧房,搭起帐篷便为家”了。
通常情况下,医院有床出租,每日15元至25元不等,网购行军床一般80元起。相对而言,自己的床干净,且便宜。毕竟,高昂的医药费已令人头疼,能省则省。
至于铺盖枕头之类,大可不必准备。一般情形,病房里都有空调,温度在二十度左右。即便睡觉不盖东西,也不会着凉。
平常之事,处于不寻常的环境之中,才会变成困难之事。何不依旧保持微笑,勇敢接受改变,悲哀是否也会变得盎然有趣?
夜深人静,远处不时有警报声呼啸而过,又悄然退去。像是不期而遇的女子,匆匆而来,却又擦肩而过。不知又是谁家亲人?也不知去了哪间病房?
守在病榻之旁,看着亲人酣然睡去,呼吸时而均匀,时而急促。黑夜轻轻盖住你的双睫,困意袭来,闭上双眼,听觉却变得异常灵敏。
布帘外,呻吟之声不绝于耳,不知是生命最后的挣扎,还是阵痛过后的释怀?设备告警此起彼伏,忽而像是发往世界另一端的信号,忽而又像教堂里的安魂乐章。各种旋律交相辉映,奏响了一曲命运交响曲,激昂却又宁静。
喧闹并不可怕,宁静中的骚动更加让人心烦。悲哀源于慌乱无助,何不试着摸索规律。如果找到其中乐趣,噪音也会变得优美,难题也将不成问题。
医院是个嘈杂之所,急救病房更甚。不像正常病房,急救病房里,根本没有男女之别。睡觉,也不必在意白天还是夜晚。一有空闲,就不得不抓紧机会闭眼。大多数时候,都是和衣而卧,或者趴床小寐。
病房中人员混杂,除了病人、家属,还有医生、护士、护工,人数保持在二十上下。几十双眼睛盯着,如同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睡姿不雅又如何?白天打盹又何妨?容颜不整谁在乎?衣衫染尘又怎样?害羞,倒也无妨,那就硬扛着困意,让身体慢慢垮掉。
人活着要有尊严,但尊严大可不必时刻坚守。困境面前,不得不委曲求全。忘掉过去,放下身段,才能笑着感受一切。既然来之不易,何必还要悲哀?
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应对困难之心。环境恶劣也无所谓,花点心思就会改变。忘掉你的悲哀,学会笑颜以对,沙漠里说不定也会找到春暖花开。
急救病房,浓缩了世间万象。悲哀之余,学会面对,你才可以笑看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