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不覆藏”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人犯了错误,勤于内省,敢于承认,这是“不覆藏”的意思。
在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却不见几个。大家都在一个争字上做文章,在嘴上的胜利,成为每个人进步的先决条件。
有一位管理者,他每天负责人员的安排和调动。可每天他总觉得人怎么也安排不开,缺的要命,然后他就以老板说这么安排的借口,去命令已经工作超负荷的员工们。
结果,大家是怨声哀悼,敢怒不敢言,只是一位味顺从保全自己的权益。这使得这位管理者找到了员工的弱点,便开始更加的嚣张,事情做的更过分,豪不顾员工的感受。他在想:反正也不是我的问题,老板让这么做的,就算出了什么问题也找不到我。实际上,他并没有在老板和员工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矛盾的产生,看似问题得到解决,却埋下更大的隐患,一旦爆发,会造成烂尾似的结局。
在这位管理者的心里是有一杆公平之秤的,只是“覆藏”了它,就变成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明明错了,还这么有理。
他只有把这杆秤埋藏的很深,甚至自己已经看不到了,才能编造一个歪理,在让自己信服,从而去欺骗他人。
这样做却不见有什么意义。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结局。员工们因为委屈求全,最终拿到工资走人,在走的时候还不忘抹黑这位管理者,让他在老板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管理者,却因为管理不当,导致大量的员工流失,而被老板开除。
如果结局是这样,我还有理由判断这位老板算是一位贤主。
如果不是,那老板和管理者,都会陷入诸多问题的困扰。
正所谓
深锁眉庭发由落
风扫枯叶乱人心
赤壁之战,曹操对战周瑜。
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结果中了周瑜的计策,拿了一封事先安排好的信件。在信上,蒋干发现张允、蔡瑁私通周瑜。在劝降未果后,急忙返回军营,将事情禀告曹操。曹操听后勃然大怒,迅速命人将两位将军正法。当曹操有所明白的时候,两位将军的头颅已经落地。
曹操知道自己中了周瑜的计策,却不承认。虽然不承认,也觉得心里有愧,便命他儿子曹丕私下探望两位将军的家属,并告诉他们将军是由周瑜所害,日后,定为两位将军报仇。
曹操排儿子去探望将军家属是出于愧疚,让曹丕告诉周瑜是凶手,是对内心愧疚的覆藏。
由于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造就他看问题的局限性,思考只用脑,走不了心,头疼病也伴随他一生。
与其这样做君主,不就失去做君主的意义了吗?
要是勤于内省,不覆藏过错,德能配位,也会向刘备那样无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