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门道文化|锅庄舞:半圆成圈的歌舞

门道文化|锅庄舞:半圆成圈的歌舞

作者: 门道app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6:00 被阅读0次

门道提示: 农历九月初八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锅庄舞

舞蹈时,一般 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锅庄舞

关于锅庄舞的起源,并无确切的史书记载,但从锅庄舞的表演形式和动作构成的舞蹈语言来剖析,可以确认这是一种原始的舞蹈形式。这在青海湟水一带出土的大通县土家孙寨古墓彩陶盆原始舞蹈图上也可以得到印证。这只彩陶盆据“测定其真实年代约为五千至五千八百年前。锅庄舞可能是在原始时期图腾信仰、巫舞(模仿部落图腾动作的巫舞)、祭祀盟誓仪式舞蹈等综合性因素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锅庄舞

锅庄舞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丰富完善的。由于对自然界的种种现象迷惑不解,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产生了种种迷信和宗教的形态,如巫师与巫术,拜物教与图腾。这种宗教信仰渗透了先民们的生产生活,也融合到了民间歌舞艺术里。

锅庄舞

在原始宗教信仰中,锅庄、火塘是神灵集聚之地,是维系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所在。因此,人们通过祭祀等取悦鬼神的形式来自我安慰和取得信心。人们在通过舞蹈把祈求、祝愿传给神灵的同时,还可以得到神灵的感召和庇佑。跳锅庄舞即为原始先民在祭祀神灵时与神灵沟通的方式。随着岁月的流逝,锅庄舞的社会功能逐步由酬神娱神转向娱人。围篝火而舞,是原始氏族人群围火而舞的传统形式的保留,也是锅庄舞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依据之一。

锅庄舞

锅庄舞在藏区真正的流传得益于藏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存在,以及形成的寺院文化,为锅庄舞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给了锅庄舞新的生存空间。据传,人们在修建桑耶寺时,白天人们辛辛苦苦建的墙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毁坏。为了镇妖除魔,莲花生大师请来工布地区的卓巴(跳卓的人)每至夜晚唱歌跳舞,美妙的歌声和精妙的舞姿将鬼怪迷惑,人们趁机建起了寺庙。这一传说广泛流传于藏区,尤其是西藏工布地区,也被多个权威性史籍记录在册。

锅庄舞

艺术形式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陋单一到复杂多样发展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艺术的发展,藏族民间歌舞艺术“锅庄舞”摆脱了对于原始生产劳动的直接依赖和纯客观的模拟,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大了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

相关文章

  • 门道文化|锅庄舞:半圆成圈的歌舞

    门道提示: 农历九月初八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

  • 门道文化|锅庄舞: 男女相悦、携手歌舞

    门道提示: 农历十月二十八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

  • 锅庄舞

    锅庄舞是一种和谐,幸福的,不分时间,地点,想跳就跳的集体性的舞蹈。它是很多人一起圆圈来跳的。“锅庄”是藏语的...

  • 门道文化|木鼓舞:民间歌舞

    门道提示: 农历九月初三 木鼓舞是佤族民间歌舞的集大成者,是佤族文化最直观生动的体现,一直为佤族民众所认同,对凝聚...

  • 扶贫日记4

    适逢卓尼广场锅庄舞,记录之。 2019.6.14

  • 《“锅庄”舞“大白“鲜》

    文/尹西林 “锅庄“袂舞大白艳“ 奥密肆虐咱独鲜 中华子民重家国 亿众鼎起山和天

  • 虽累却也快乐着

    今天锅庄舞训练进入第二天,我们100多人在城关二校的体育馆里集中训练。 这次县庆的锅庄舞表演一共有1200人参加,...

  • 不知道大家知道丁真这个人吗?

    我第一次了解他,是我第一次跳锅庄的时候,那时的我还不知道,锅庄是个什么东西,后来听我女朋友说,锅庄是一种藏族的舞...

  • 楼兰古舞之美

    文化旅游万里行→新疆维族舞之美 楼兰古舞 …新疆乌鲁木齐楼兰秘拷小聚,赏维族少女歌舞,感而吟 ...

  • 锅庄舞-高原人民的激情

    藏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说到藏族舞蹈大多数人脑子里会立马浮现出“锅庄”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门道文化|锅庄舞:半圆成圈的歌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uh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