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可以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也可以花几天甚至是十几天的时间读完。一篇文章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彻底通读。
读书和碎片化的阅读都是获取信息交流知识的重要途经。在每年都会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发布,那就是中国成年人的读书数据,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 年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年满 18 岁的成年人中有 63% 一本书也没读过 (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
网络文学的发展对象好像已经不是以00后为主流了,很多热门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耗时耗力去通过文字了解一段段前人的故事。
实际上若不是文学作品,很多书籍都不需要从头开始阅读,翻到哪一章就是哪一章的观点和分析,书籍其实也是众多文章的集合,在这个层面上读一些非文学类作品和网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完全是一样的效果,何况电子书籍已经把很多优秀的纸质书都变成了可以随身携带的数字财产,一些经典作品甚至可以免费获得电子版,对读者而言这些都是传统纸质作品不能及的,所以没有必要对电子书籍一类的产品抱有反感,与纸质书不同的是,电子屏幕对视力的伤害可能会比纸质书要大一些。
人一生都处在学习之中,新闻信息的接收,就是一种学习过程,人们总是强调要终身学习,但是却又不知道自己时时刻刻处在学习的环境中,无论学到的到底是知识还是什么糟粕,因此碎片化的阅读并不是什么原罪,而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组成方式。
在人类还没有书籍的时候,人们了解世界学习知识都是通过脚布和嘴,行千里路得到的生活经验就是现在书籍中主要内容,可以说若是人们还坚持这种古老的获取知识的方式,那么我们现代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将会低很多。
这些年西方一些国家在地铁里到处有人读书的宣传其实也都爆出来是因为没有网络,所以大家拿出报纸和书籍来消费时间,一旦开通网络,他们就和中国人一样了,所以说这些故事没什么好争论的,其实就是某些地方的科技不发达而已。
不过不读书终究不是好事,碎片化阅读集中在未来也许会取代现阶段的纸质阅读及部分电子化的阅读,却是让我们变得庸俗不堪的一个祸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群人都低头看手机的时代,这肯定不是什么小康社会的正常景象。
网友评论
但是整块的时间阅读会让自已静下来心思考进入作者想要与分享的事物或观点。
25分钟是一个基本的整块时间,24小时里可以思考是否有这个时间可以运用。
阅读本身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价值,而是你践行了阅读所学到或是认同的事物。
五月天主唱 阿信:书本是人生很棒的陪跑员。
而践行才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