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发现张先生读东西比我慢很多,我就说他读太慢了。他不高兴,反驳我说,他读得慢但是记得住啊!我记得住吗?
我想了想,确实记不住,但这个记不住是指它精确写了什么,可以一字一句说出来,我一般只要知道它讲了什么就可以。
我求的是了解,并不讲究深入,觉得很多东西不必记得一清二楚,这样省心省力。
但是反思之后,发现这么做有两个很大的缺陷:
1.效率不高。我读东西挺快的,但是阅读能力没跟上,有内容的文章我需要多看几遍才能梳理出来。
2.习惯性思维害死猫。我只求了解,所以阅读有方法有理论的实质内容时会容易懒散。抱着看看就过的态度,我没法深度思考总结其中的知识,全面的梳理就容易做不到位。
这么看,其实快读花费的时间和慢慢读不相上下,后者吸收的效果甚至比快速阅读好。
可是,我到底是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我开始反思原因是什么。
我以前也特别喜欢看小说,仙侠修真言情都看,这些故事的资量不一,但好的文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节流畅,看着爽快。
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容易一看就忘。为什么?毕竟既不是社科类的书籍,也不是工具类的书籍,这类文,写出来就是让读者看了高兴的。
这就导致看这些书的时候,我从内心是觉得娱乐玩的,根本不会去思考去想它对自己有什么用。
至于社科类、工具类和历史类等书籍,都很少看,时间久了,看的小说多了了,大脑就会形成惯性的应激行为:放松阅读,懒得思考。
这样的危害就悄悄地潜伏在我脑中。什么叫娱乐至死?这就是。
但是我觉得快读挺适合自己,如果要改变,发现最好的方法是:揪出原因,从源头出手,哪不好改哪:
1.提醒自己,多做内心暗示。需要多加思考的书籍,就要多思考,尽量学会掌握。
2.下意识控制自己读得稍微慢一点。这个可以用意念控制,只会稍微慢一点,所以不算难。
3.多读好书,不是文艺小说之类的书籍。
记得王盐老师 提过,对日常生活有用的书分为几类:历史、经济学、心理学和统计学,商科类的书籍,包括管理类和营销类,简单的医学,哲学喜欢就看。
个人小尝试认为,历史和经济学交叉看更容易理解,数学类和方法论的书籍,指统计学和逻辑,逻辑更容易看下去,而统计学更锻炼大脑思考,所以统计学为辅,逻辑为主比较适宜。
当然,数学好的可以另当别论,能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这么做,读书就能变慢吗?其实,要求一开始就没说变慢,只是分析哪些改变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
因为,好老师重要,当没有好老师或者无人指导时,无小伙伴一起参与时,只有找到合适的好方法➕学习内容,才能事半功倍,容易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