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商业问题。欢迎收听,《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定价这件事,不仅和“消费者剩余”有关,还和“消费者心理”有关。价格虽然只是个数字,但不同数字,能唤起不同的心理活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理定价。
大家都知道定价要比整数少一点,但有没有效果不知道。于是,北大教授刘德寰博士就在自由市场租了服装摊做实验,60元的牛仔裤他分别卖59、58、57,看效果。结果发现,你说59,他觉得是60,所以还价30;你说58,他觉得是50多,抹掉零头他还价25。最逗的是57,对方晕了,不理解57是怎么回事,觉得肯定是实价,只抹个零头还50。
天啊,为什么会这样?消费者面对价格时表现的智商,实在太“感人”了吧?
概念:心理定价
19世纪,心理物理学家就发现,人们对数字的“相对差异”非常敏感,但对“绝对大小”没有感觉。于是,就催生出一种定价策略:心理定价。
什么是心理定价?你一定听说过,同件商品标价1.99元,比标价2元卖得好。这就是心理定价中的尾数定价法。但心理定价策略,远不止尾数定价法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最常用的。
1. 尾数定价法
1元的东西,标价0.99元,10元的东西,标价9.9元,就是尾数定价法。尾数定价法的目的,就是让你觉得便宜,通常适用于基本生活用品。
很多人都问,0.99元,明显就是1元,消费者不傻吗?这真的有用吗?
美国Gumroad公司做过数据分析,同样的商品,定价0.99元,比定价1元多卖62.7%;定价1.99元,比定价2元多卖117%;定价2.99元,比定价3元多卖63%。
121|心理定价:利用人类的心理缺陷,让你产生“便宜”的错觉那定价3.80,和定价3.79呢?差别就不大。因为人们对小数点后的数字变化,感觉不大。
回到最开始的案例,定价57元时,为什么消费者不好意思还价呢?因为57看上去太“精确”,人们觉得这一定是实价。这不是瞎说,是有研究证明的。
有位美国学者,做了个“我报价,你还价”的试验。我报价4998,你还多少?消费者会还价到4569。那我涨一点,报价5000元,你还多少?消费者会还价到更低的4158。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数字越整,水分越大。
121|心理定价:利用人类的心理缺陷,让你产生“便宜”的错觉2. 整数定价法
不是每件商品,都适合尾数定价法。比如礼品。
你会买99元的礼盒送未来岳父,还是100元的?大部分人会买100元的。因为,这显得你对岳父的重视。100元,就是比99元,高出一档。
再比如奢侈品。一套私人定制的西装,你定价9999.99元,还是1万元?定价1万元,彰显身份。我穿得可是万元西服。标价9999.99,让人感觉急于打折,一定不值钱。
3. 招徕定价法
珠海某商场,有一款3000元的打火机。人们都想看看,什么打火机,是不是镶了钻石,居然卖3000元。一看,挺失望,没啥特别嘛。可是,这只打火机旁边,3元的打火机,却卖疯了。
这3000元的打火机,就是在用“锚定效应”,招徕顾客。这就是招徕定价法。
4. 分割定价法
贵的东西,怎么让消费者觉得便宜?用更小的单位定价。
服务员,这个金戒指怎么卖?如果说:30万元/公斤。顾客立刻就被吓跑了。服务员只会说300元/克。
那只股票现在多少钱?20元一股。这么贵?很多人就不敢买了。那怎么办?拆股。一股拆两股,两股拆四股,四股拆八股,最好拆成100股。这样,每股就只有0.2元。股民会觉得,哇,这股票真便宜,应该有上涨空间,我赶紧再买点。
5. 错觉定价法
因为不同的比较,人们对数字很容易产生错觉。
你说“29元70个”的时候,顾客不一定觉得便宜。但如果你说“70个29元”,把价格放在较大的数右边的时候,顾客会产生“好便宜”的错觉。甚至,你只要说已经有“2387名顾客买了29元的这款产品”,这个毫无关联的大数字2387,都会让29元产生“很便宜”的错觉。
今日得到
添加到知识账本
划重点
1.心理物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对数字的“相对差异”很敏感,但对“绝对大小”没感觉,于是定价专家就专门围绕“比较”二字,发明了“心理定价”策略。
2.今天我们学了其中最常用的几种:尾数定价法、整数定价法、招徕定价法、分割定价法和错觉定价法。
3.你可以把整个“心理定价”,都叫做“错觉定价法”,因为它的目的,就是利用人类的心理缺陷,让你产生“便宜”的错觉。
121|心理定价:利用人类的心理缺陷,让你产生“便宜”的错觉你中过“心理定价”的招吗?你还见过哪些有用的“心理定价”策略吗?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与大家一起,过过招。也别忘了把今天的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也许能够帮到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