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文明之光笔记之证实与证伪

文明之光笔记之证实与证伪

作者: 萤火虫_6d84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0:16 被阅读0次

    在广义上,只要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证实和证伪的,都可以称为科学,细分一下,科学包括五个分支,即:

    1.形式科学,包括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

    2.物理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等;

    3.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学、医学等;

    4.地球和空间科学,包括天文地理等;

    5.社会科学,包括哲学等。

    科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上面给出的只是其中一种。

    形式科学比较特殊,它完全靠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到结论,对于一个命题正确与否,只要看前提、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即可,而否定一个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社会科学,一些学者主张这些学科虽然也属于学术的范畴,但是不必冠以科学的字眼。

    中间三种都是实验科学,也就是狭义上科学所指的范围。

    很多数学家认为数学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他们所指的科学就是狭义上的实验科学。我们讨论的主要就是上面中间三种实验科学,在这些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证实和证伪。

    任何科学的结论必须能够被证实(证明是正确的),或者被推翻(也就是我们后面要说的证伪),而不能是“因为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它是正确的”(比如所谓的上帝存在的命题就是如此)。一位数学家曾经和我讲,数学学会每年都能得到很多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投稿,其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反例,所以这个命题成立”,这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证实的过程要以相关的事实现象为依据,从证据到结论的推理要符合逻辑。既然如此,一个命题就不会因为提出者的权威性而变得更正确。在科学上,一个博士学者提出的命题,在没有证实之前,并不比好奇小孩提出的命题更正确。证实的过程不是引经据典,或者使用权威的论证报告,比如在中世纪末期,经院哲学的学者常用的证据就是“亚里士多德说”、“圣经上说”、“托勒密说”等等。这些都不足以证实一个命题。

    科学不仅要能被证实,而且还必须具有可证伪性,是否可以用经验证伪是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线。(这里说的经验是从empiricism翻译过来的,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而不是理论和逻辑。)

    注意,可证伪性是指逻辑上留有可证伪性的可能性,并不等于说一个科学的命题是假的。

    来看几个例子帮助理解:

    1.上帝的存在性,这事我们没法验证,因此我们说这个问题不是科学而是宗教问题。

    2.重言式(因为它永远为真),比如1+1=2,这是定义,不是科学。如果你明天说“3的定义为1+1”,那么它也正确,因为定义总是正确的。

    3.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比如说命题“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因为它总是正确的,无法证伪。

    4.从错误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任何结论。因此,虽然这些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论证方法在科学上毫无意义。比如说“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海水就会沸腾。”,

    没有(一件已经存在的事情)…,就没有…”,这就是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推导出任何结论的现实例子。这个结论或许是对的,但是这种说法不符合科学,因为这个命题无法证伪。

    上面都是非科学的例子,但非科学并不等于伪科学,非科学的结论未必是错误的,只是它的结论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的,如此而已。

    为什么证伪如此重要?因为必须在逻辑上留有证伪的可能性,科学才能发展,否则就成了僵死的教条。可能有人会问,是否有不变的真理,遗憾的是,人类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今天认识不到的事情,不等于明天认识不到。

    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继承和否定前人结论的过程,一般人对继承比较容易接受,对于否定在心理上总觉得没有底气,因此,证伪才变得尤其重要。

    因此,任何科学的结论至少在理论上要存在一种观测的方法(即使实际上没有进行这项观测也无妨),来表明这个结论不总是真的。不能提供这种验证方法的学说就不是科学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明之光笔记之证实与证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yu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