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金时代》有感

《黄金时代》有感

作者: 苏槿辰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9:53 被阅读14次

    五一假期偶遇一个路边摊,整整齐齐的摆满各种旧书,摊主悠然自得地在喧嚣中看书,时不时地看一眼光临书摊的顾客,我被这旧书摊主人优雅而又严肃的态度所吸引,不自觉地在书摊前驻足。看着这种类繁多、眼花缭乱的旧书,我目不暇接,无意中一道红色刺中了我的神经,拿起一看竟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虽然表面有些脏污,可心底有个声音告诉我,“就是它了”,“弱水三千,我只取其一瓢”,这也是一种缘分。

    这一张最符合王小波的气质

            该书共有五个篇章,翻开一看,我之前竟读过与本书同名的篇章“黄金时代”,现在重温,别有一番感觉。仅观其前两个篇章,我就被王小波的诙谐幽默所深深折服,好久没这么酣畅淋漓地看书了。有着“黄金时代”中王二和陈清扬知青下乡插队时令人血脉喷张的故事做铺垫,我对下面的故事充满“期待”,没想到王小波竟慢慢在荤段子中讲起了人生哲学,这令我始料未及,却也极合我的胃口。

            在“三十而立”的故事中,有一段话是讲精神食粮的,“我记得有几千本书上盖着‘志摩藏书‘的字样——曾几何时,有过很多徐志摩那样的人,在荒漠上用这些书筑起孤城。如今城已破,人已亡,真叫人不胜唏嘘!“

            初次都到这段话时,莫名感到失落与心疼。古往今来,荒漠还是那个荒漠,可与荒漠斗争的人却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有的奋死拼杀成就千古传颂的赞歌,有人仅仅甘愿做荒漠中的一粒砂子,生是砂子,死后化为砂子,组成永不消逝的荒漠,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自知改变不了荒漠,于是用自己桀骜的精神筑成只属于自己的孤城。就如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于中国人而言,康桥绝不再仅是英国乡间那座美丽小桥,更是一个承载着理想与信念的文化符号。孤城会倒塌,康桥会坍落,可志摩之康桥与志摩之孤城永不陨落,它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文化里,成为一种精神实质,这也是我写出这些文字的精神动力。每个人都有能力筑起自己的孤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因为战场上厮杀的快感远比孤城里的唏嘘来得爽,繁华世界的拥挤就是比落寞的孤城受大众宠幸,所以逐渐的,博物馆、图书馆里行人寥寥无几,演唱会、歌厅里门庭若市,反差虽大,可让我欣喜的是博物馆和图书馆还是有人驻足,在文化的精神世界里,人多则烦恼多,人少才更容易遇到知音。

            王小波就是这么厉害,一边搞笑一边深沉,能使读者跟他一样疯疯傻傻的同时笑中含泪,在嬉笑怒骂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我看到徐志摩孤城倒塌而心疼的原因。书中的王二虽百般潇洒、放荡不羁,可谁又能理解这个让人头痛的不羁汉子,虽然对徐志摩人亡城破的往事表示不屑,可他又深深地知道,因为这满是荒漠的世界,他逐渐变成了一个另类的徐志摩,还用自己的疯疯傻傻筑起了一座孤城。对于作者王小波,也许《黄金时代》就是他为自己筑起的孤城,在现实生活中所有不敢看不能做的事情,书中的王二都替他实现了。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王小波的孤城,在旁人的嬉笑怒骂中,我仿佛也化身不羁的王二,用自己无穷的精力去探索这个繁华的世界。王二之所以另类,是因为他不固执的守在孤城内,它把孤城改造成了一个移动城堡,开着“房车”去环游世界,这也许是最潇洒的人生。

    “三十而立”里面还有一段话,“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要把眼前的一世当做一百世一样。这个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我们默默地在心里筑起一座孤城,可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去探索这个美好世界呀,在这短短的一世中,努力活出百世的精彩吧。流浪 - 卢焱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无垠的荒漠中,我愿意筑起一座孤城,用无畏的精神去煨养,用书本的力量去堆砌,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发动,我一身桀骜,扯起一番自由的大旗,去探索精彩的世界,哪怕有“人亡城破”之时,也要做最耀眼的砂子。

    作者:简曰安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d52fd19c2ee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金时代》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a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