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是医生》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仁心仁术的一段生平故事。

001 贴合实际生活
作为是一部主旋律的人物传记影片,《我是医生》并没有一味地展现这位老医者的伟大与高不可攀,反而用平实且细腻的叙述视角,看似平淡却自然地展现了吴老作为医生的日常。
他不仅要上手术台做手术,还要参与会诊研讨,也要带领医生们一起查房,接触病患,深入了解病情。作为耄耋之年的医生,仍然战斗在疾病治疗的一线,平淡中带有力量,令人心生钦佩。

002 医者的科学精神
电影中,吴孟超为了能更好地攻克难题,一直致力于搭建肝癌的基础研究平台,他迫切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义无反顾投身其中。
然而,热衷外科的赵一涛,非常抗拒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做基础研究,认为是浪费,是对自身技术的放弃。
但吴老锲而不舍,不断去说服对方,老先生还说了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话:
“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虽然是简单通俗的一句话,却深刻包含着他对肝癌研究实验室的期待与信心,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无限追寻。

003 医者,仁心父母心
深夜时刻他与爱徒赵一涛的一段对话画面令人感动。
“60年,我们做了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成功了,接着又做了20几例,媒体大肆报道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可是我知道,有三例出现了术后肝昏迷,眼睁睁地死在我的面前,那是一种背过不去的感觉”。
“冲刺医学顶端,需要一代代人,总有一天,那根血管,我会找不到它。”
这段话更透露出他作为医者仁心,却没办法更好地解决与攻克难题时的无奈与心痛。
同时表现了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医生的伟大,更有一颗父母心,想要用自己带动更多的力量,投身于研究,投入到医学难题的攻坚战中。
每一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前辈的积累与奋进,也是后辈们继续前行的方向与可能。
疫情期间,从网上、新闻里、报道中,看到一个个医生们挺身而出,奋战于凶险的一线,放弃自身安危,勇敢地冲向了最需要的那片地方。
现实中,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每一条路都是任重而道远,但吴老的精神与力量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不断前行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