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每天写1000字
读书方法探询:一场“行动倒逼观念”的小试验

读书方法探询:一场“行动倒逼观念”的小试验

作者: 白女巫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21:05 被阅读34次

昨天准备更文时,电脑登录不了网页,只好退而求其次用手机码字(这个坚持对我的重要性也超乎自己的意料),实在不习惯,手机输入实在太线性,只能想到哪写到哪,逻辑展开很无力,完全埋没了思想的火花啊(哈哈),在昨天基础上重新修改。

最近开始的写作帮我认清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薄弱的动手能力,或者说输出环节直接影响了我的信息输入和加工。我一直没有离开学术研究这行,但从来也没觉得真正融入进去过。原因很简单,知识的输入和内在的加工(理解)让我有种欲罢不能的兴奋感,但无法全身心融入是因为我颇为糟糕的动手能力。

在专业学术研究中,我的动手能力其实就是指知识的输出。一直以来,我自己的论文写作体验很差,每次开始写论文,所有的生活都得停摆,突击论文,全身心疯狂地看文献,写作中也存在囫囵吞枣地运用概念,平时的知识输入在关键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折腾得身心俱疲,质量也就那样不上不下。这样的情况每经历一次就加深一层恐惧,每当被迫进入进入论文写作状态,写出来自己都不愿再回头看,交完论文就有九死一生的感觉。直接后果是我只照着最低要求来要求自己。

这种状态突显了两个问题

  • 知识输入的混乱造成输出的无效性(用人话讲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 知识输出成果只能是短时间的知识消化的杂糅,历时性的维度缺失(短时间内消化和处理的知识的局限),这对于积累性的人文研究很致命,也不利于找到专业方向;

我选择专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观念自由,使生命丰富,使思想深邃。最近,我意识到糟糕的输出能力使得原本是我终身志趣所在,为之投入最多时间、精力的事情如鲠在喉。

之前,我对自身问题的认知是这样一种观念:学术论文质量平平,是因为知识输入有很大问题,我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还不够,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工。要命的是,臣妾偏偏做不到啊!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试过很多办法,列出来博诸君一笑:

  • 1、抄书做笔记。斋藤孝先生在《学会学习》中介绍过熊楠是用这个办法来学习的,但显然这并不是我的制胜球。我耐不住性子,这本书抄几页丢一边,那本书抄几页丢一边,从头至尾抄完的书一只手能数过来。若干年后等我回头翻到一堆旧本子,才幡然醒悟原来这本书我看过啊,为啥要用时重新翻跟初恋无异。
  • 2、迅速浏览再深入理解。苍天啊大地啊,这个办法也很坑好么。专业书籍的学术概念从理解到作用道路极其漫长,看完一遍很难懂,即使是懂了,但和熟练应用它去分析研究对象又是两码事。浏览完第一遍,我基本无力和无时间再去翻第二遍。这个办法唯一的好处是似乎看了不少书。

其实书我看得并不算太少,阅读对于开拓视野、提升理解力的作用很明显,只是我需要更好的效果。尽管天赋不佳成绩勉强,但是这么多年坚持专业不放弃的原因也很简单,它是为数不多带给我强烈满足感的事情之一,那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理解是很美好的体验。我对学术是真爱我很少怀疑。只是,我们如何好好相爱呢?

知识输出这个问题拖了很多年,如果能自然而然解决也就解决了,拖到现在自然是我读再多专著也无法解决了。曾经听过一次ted演讲,主题都忘了,却牢记一句话"fake it untill you make it"。只是我的装是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而不是假装我有很强的写作能力,一篇接一篇地写。到这里,我有点装不下去了,想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次,我找的办法是认清自己输出能力的现状,从最简单起步,多简单,从简单易懂的书起步,走一遍从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的全过程。
记得以前在图书馆的时候,借书的心情欢欣鼓舞,还书心情如丧考妣。还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自己能看完失去信心,闭着眼睛还了,眼不见心不烦。另一种是就是看完了心里还是很慌地还了,看完的已经全忘了,写论文的时候要用的时候估计得从头开始,但重新再看一遍,臣妾真的做不到。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并非只是线性推进,而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过程。这里可以借用传播学的循环传播模式作简单示例,知识输入和输出是一个主体的内循环信息传播过程,主体的内循环信息反馈相对其他形式的信息反馈干扰较小,可以直接有效地影响之后的信息输入循环。

奥古斯都-施拉姆循环传播模式.png

我这次借着看《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开始》这本书做了一个小试验。书很容易理解,阅读过程轻松愉快,最重要的是我认同斋藤孝先生的理念。真的不想回忆那些年,盲目尝试别人的“制胜球”所受的伤害。

  • 第一遍:迅速浏览,很简单,有不少共鸣,但转瞬即逝;
  • 第二遍:整理结构、引用摘抄和想法记录同时进行;
  • 第三遍:写作读书报告;
  • 第四遍:做思维导图,对于很多之前没有注意的概念如“制胜球”、“知识输入和输出”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能相对自如运用了。

《学会学习》是一本畅销书,一些重要概念点到即止。但是,它提醒了我一些之前忽略的面向,通过一整套相对完整地输入与输出,我把它完整地融合进我的知识体系,能发挥的作用就不再是就书论书了。
举个例子,看完这本书后,偶尔一次听历史讲座,听到福泽谕吉的名字,一下就反应过来了他是谁。讲座又增添进新的信息,他是日本目前三所最有名的私立大学之一的庆应私塾大学的创办人,书中有提到,但细节太细小没记住,更重要的他是“脱亚入欧”这一影响近代日本深远的观点的提出者。

结语

找到“制胜球”是斋藤孝先生提出的观点,也是这个观点促使我去寻找自己的制胜球,并没有那么难,只是我一直没看见(观念的盲点),所以用行动去倒逼观念,有时候真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行动选择时,难度可适当降低,毕竟信心真的很重要,哈哈!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读书方法探询:一场“行动倒逼观念”的小试验

    昨天准备更文时,电脑登录不了网页,只好退而求其次用手机码字(这个坚持对我的重要性也超乎自己的意料),实在不习惯,手...

  • 用读书倒逼自己写作

    过惯了懒散生活的人 也总要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2021立个flag 用写作倒逼自己读书 用读书倒逼自己写作 找到方法...

  • 宣传倒逼行动

    踏着晨曦送爱心……,近两日,在我的朋友圈里,好几个战友先后到武汉抗疫前线,送上单位的一份力量!宣传带来的这个成...

  • 压力倒逼行动

    以前也写过东西,尽管内容不怎么样,不过从来没有公开过,要么在本子里,要么在电脑上的文档里。 其实,反过来想想,为什...

  • 辅导

    辅导时要教行动方法,而不是价值观念 行动方法与价值观念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无法衡量,行动方法只有对与错,但观念是不分对...

  • 20190619

    思考: 1、定目标,倒逼行动 2、闭环思考逻辑,提出可行对策和建议,经得起考验。 3、常思不足,学习老师,谈话讲究方法。

  • ORID笔记之笔记侠第二课如何做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用输出倒逼输入。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总结自己所读的内容,知道自己掌握到哪个程度。 如何写读书...

  • 加入007行动的初衷

    《不写就出局》,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用小而美的进步迭代精进。007行动,不写就出局。偶尔遇见007,加入007行动。...

  •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读书营开启了,心情有些振奋,因为经年的不读书,到初入行动营每天的输出写文倒逼的情形下,惊觉原来自己输入太少,导致每...

  • 行动倒逼观念:我还了一本书

    最近开始的写作帮我认清了一些问题,我薄弱的动手能力,或者说输出环节直接影响了我的信息输入和加工。 我的动手能力差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方法探询:一场“行动倒逼观念”的小试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ee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