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要做出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选择。有些选择会让我们犹豫徘徊;有些选择看似寻常,但却会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影响。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会如何选择的一个因素,就是认知。
1. 认知茧房
去年我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跟一位博主“提升认知”,其实本来是冲着他的课去的,但没想到的是,我自己的认知提升了不少。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从他那里学到后觉得真的很有用。
每个人都存在“认知茧房”,我们处在这样的茧房里,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永远也想不到外面的世界。
其实今天的很多互联网推送就是这样的,你喜欢什么,它就会不停的给你推送什么,以满足你的爱好和享乐需求。此为商业的模式。
与商业模式相对的,是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推送原则是,一个人变好真正需要学习什么,他就会给你推送什么。
举个栗子,以“商业”为原则的模式,会给你推《金瓶梅》或者《郭德纲》,而以“教育”为原则的模式,会给你推送《莎士比亚》或者《大众心理学》。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长,需要的是教育模式。然而今天的互联网,几乎没有这种模式的存在。
因为教育的本质是改变,而商业的本质是满足。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商业才算成功,才会盈利。
毕竟,人性中有许许多多的弱点,比起提升一个人的认知、让他不断学习,满足一个人的欲望、让他沉浸于享乐要容易得多。
我并不是想说商业化多么不好,但如果你想不断成长、越走越远,那你的认知,总有一天必然会超越普通人的平均线。所以那些为了普通人而存在的平台真的是少刷为妙。
正视认知茧房的存在,主动学习未知的知识,才是我们进步的前提。
2. 认知不够,每一个坑都是你避不开的
“你已关注公众号满1年,送你……”
“我把《甄嬛传》搬到抖音,3个月赚了1套房”
相信你也会看过类似标题的文章,这些都是“镰刀”们用来引流的。
曾跟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做什么最赚钱?比如我之前当过一阵子瑜伽老师,我发现,当瑜伽老师不赚钱,教别人如何当瑜伽老师最赚钱。
而在互联网上,当一个镰刀是最赚钱的。
随便打开一个社交类的APP,各种“副业”、“变现”的话题都非常火。我自己的小红书也发过一篇笔记,内容是我投入不到20块钱买了一本书,收益是800+,结果引来了很多人的点赞收藏。
当然我这件事是真的,但别的博主发的是不是真的就不好说了。
公众号新榜就发布过这样一篇文章:
《0门槛、轻松月入过万的互联网副业靠谱吗?我替你踩了5个坑》
其中包括短视频剪辑、声音主播、表情包DIY、拆书稿、剧本杀编剧等等,他们的套路都是,先告诉你这个东西小白都可以做,非常好入门,再用无数的“收入截图”告诉你,做这个真的很赚钱。然后就会有人心动,评论区一水的“求带”。
人间公众号也发布过这样的文章:
《那些公众号,想教我写作年入百万》
《学完价值16800元的声音变现课,我总共变现5元》
为什么这些镰刀层出不穷呢?因为韭菜层出不穷。
镰刀太会利用韭菜们“贪嗔痴”的弱点了。
所以说,认知不够,真的很容易变成韭菜,而且很多韭菜会把“陷阱”当成“救命的稻草”,你拦都拦不住她。
比如我的一个群里有人分享的:


截图中最后这个姐姐一语道出真相:本质是想赚钱,但认知不够,所以才会被骗。
所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才会让你真的变好。
3. 无知
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无知》,它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无知的。都存在“认知茧房”,所以镰刀才有那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是生生不息。
但另一方面,无知≠不好。
如果我们有一天变得全知全能,那么作为结果,我们一定会从快乐跌入失望的深渊,因为再也不能得到任何发现新事物的乐趣。(引自:《万物皆数》)
只要我们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就很好。
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我们从未了解过的东西,但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具吸引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断虔诚的、认真的提升自己,扩大自己的认知圈。
这样,我们才能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共勉。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