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思(叶甫根尼叶夫图申科)

诗思(叶甫根尼叶夫图申科)

作者: 白行 | 来源:发表于2022-11-22 10:34 被阅读0次
    image.png

    很多诗是内在的,由内部发出,又回转至内部,读者只观其颈背。
    玛丽安摩尔的诗是三个人小酌闲谈,一人诉说,一人倾听;他们两个看着第三个人,第三个人看着远方,他们时而也会向远方望去。可能看的是同一个事物、方向,也能只是凝望的神态相似罢了。
    下面是苏联斯大林时期诗人叶甫根尼叶夫图申科的作品:

    《三个身影》

    我心爱的妻子领着孩子,
    从彼得工厂站月台走过,
    像一条渡船冻得直哆嗦。
    孩子们跟着她一路小跑,
    妻子用目光似乎在问我:
    “他爸,你该带我们上车……”

    每次分别就像玩捉迷藏。
    你不愧是家属陪伴士兵。
    万一今后彼此不能相逢?
    军人伴侣心里早有准备——
    妻子变成寡妇默默无声,
    因此铁路火车汽笛嘶鸣,
    似刀扎让她们胆战心惊。

    几乎是站在月台的边缘,
    三个身影变小渐渐消融。
    三个身影——我的全家。
    墓碑不过是尘埃是烟蒂,
    留下了什么?三个身影——
    家乡陪伴我一直到临终。

    这首诗歌的背景是二战、共产主义。是不是和鲁迅的作品有些类似,只是一个是歌颂,一个是批判。这样的诗歌形式我还是不怎么喜欢的,就如脖颈伸展的天鹅,虽然唯美,却美的疲劳、外在。就如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是“社会的人性”,张爱玲的是“自我的人性”。个人觉得“自我的人性”更具有持久性,更加永恒,与“实在”的距离更近一些。
    1965年,叶夫图申科说,他依然相信文学创作的健全性可以和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和解。
    他说他喜欢毕加索:毕加索外向折中主义其实是最高程度的集中体现。毕加索就像火,他的光芒照耀四方,但他的内核只有一个。
    他的那个年代,人们在冬日马雅可夫斯基雕像面前朗诵诗歌,万余人热情洋溢,阳光虽然没了热度,却耀眼夺目。
    最后巴黎评论的记者写道:他受俄罗斯固执的意识形态的教条主义和其自身艺术上的局限性,推动诗歌的前进,在汪洋中冲浪,却也深深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时代终究退去,他,他的诗也将暗淡。

    《可毕竟……》

    可毕竟我在陪伴你,
    可毕竟你在陪伴我,
    感受喧嚣人群的压挤,
    承受静默无声的逼迫。

    可毕竟我们是亲人,
    这一点不能不珍惜,
    可毕竟我们曾经陌生,
    假如我们俩不能相遇。

    记忆中有很多积蓄,
    足够我们应付未来,
    如果咱俩有一个先死,
    另一个必定哭泣悲哀。

    诗人是时代的产物,也应该是时代的逆子。延续、叛逆,不是对立的,是彼此交缠、冲击。叛逆是另一种延续,是对时代、人类的尊重。

    山路上,双腿交错前行
    光影断断续续
    疲乏时,举目远望
    山岚涌动
    呼啸声隆隆回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思(叶甫根尼叶夫图申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gg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