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的想象里,假如有一个极具古典魅力的女子从古诗词里款款走出来,而那些灵动的有意境和画面感的古诗词,仿佛一朵正在盛开的花,一个女子就掩藏在被包裹着的花瓣里,花瓣打开的一瞬间,这个女子犹如出水的芙蓉,拿着一支妙笔,从诗词的最核心里走出来,径直走到你的面前。这样的场景,你该会作何感想?她是婉约的、像江南的水那么娟秀、柔软,她梳妆打扮,描眉画鬓,在脸上花了浓妆,在诗中是“绣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该不会吃惊,莫非蒲松龄笔下的哪个女子下凡?她是谁?她就是让人喜欢的李清照。
济南不是塞北,这里没有荒凉,没有空旷。只有满目的青翠,以及在绿意当中盎然的碧水。在这儿,晨雾缠绕着泉水,白云飘荡着诗意;在这儿,茂林修竹,青山绿水,潺潺入耳,汩汩洗心。植物摇曳着花朵,蜂鸣蝶舞,香气袭人。在这儿,一泉一寺皆可入诗,一汪一泓皆可成词。所有的生灵,皆为诗词的佳句,连夕阳中的最后一抹余辉,也是诗的朦胧,词的亮点。她将婉约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特点写到了极致,因此被荣称为“婉约宗主”。
二
要想了解李清照,不能不读李清照的诗词。我觉得李清照的诗词,是从内心里生发出来的。那些绝妙的词句,是储藏在她内心,一经发酵,或是被风儿触动,那些佳句,经她的妙笔,像趵突泉的泉水,一股脑奔涌出来。
或许,古人的诗词,亦是这样奔涌出来的。
李清照,相貌俊美,气质俱佳。一个诗词的国度里,产生出来的大家闺秀。
李清照,绝不同于古诗词里的风景,亦不同于自己想象的情景。李清照,是古诗词的一朵奇葩,是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
济南如若产生不了诗人,那才叫奇怪。是的,在济南,读山有诗的意境,读水有诗的韵味。就连那些花草,那些生灵,都摇曳着诗的露珠,散发着诗的芬芳,有着诗的灵动。
那些思念的诗词,那些缠绵的诗词,那些帘卷西风的诗词,那些人比黄花瘦的诗词,在我嘴里脱口而出,心灵却是煎熬一般。我读着,有点苦涩,有点伤感。
我的唇,轻轻吐露。一些词句,在唇齿之间,鱼贯而出。诗词是朗朗上口的,我不敢大声吟诵,生怕惊扰了“千古第一才女”。
在才女的家乡,我看到了一道诗词的长廊,既琳琅满目,又曲径通幽,既千回百转,又叹为观止。
李清照如是诗中音乐,既有汉乐府的古典美,又有汉赋的铿锵美,既有唐诗的情怀美,更有宋词的豪放婉约美。
她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我在济南的每一处泉徘徊。泉是入诗入画的景,皆是朗朗上口的诗。或者一个转身,一个回眸,都有湿漉漉的诗句,在向你招手,向你问候。
面对这些景色,我在想:倘是李清照在,她还会写出那样的诗词吗?
这里的诗句,都是在美的感召下,春笋一般生发出来的。
三
济南的泉与我而言,只是一个诗的入口,词的截面。走进这个入口,才能读到诗的景象。在读诗中体会,领悟,升华。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被大明湖的美丽秋景所感染,不禁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而且在心灵上亦与大自然“心有灵犀”。
在大明湖,放眼望去,湖象一条白带轻轻飘舞,千佛山与之遥相呼应。此地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唯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自然,这里有百合花,还有青藤。红叶谷里,竟然有杜鹃花,骄傲地怒放。在我看来,杜鹃花不像一种花,它似山中隐士,高雅、圣洁、孤独、寂寞。同时,它昭示出即使是在没有人迹的地方,自然、生命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停地运行。自由,奔放,永远是诗词的主题。
在黄河岸边,在一望无际的盐碱地,我想看鸥鹭。还有,摆渡的艄公。是的,我在岸边踌躇,我不想摆渡到对岸。这里,有人争相渡船。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不想争渡,唯恐惊起一滩鸥鹭。
我想看黄河尽头,绵延数千里的黄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在视野的尽头呈现,也仿佛伸入到历史的尽头。是的,在这里我可以念天地之悠悠,可以壮怀激烈,亦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高歌来去。在这儿,谛听万物,谛听天籁之声,谛听一个女子的痴情吟诵,让时光的回声,诗词的音律,涤荡我的灵魂。同样,在这儿,谛听荡气回肠的涛声,划过历史的长空,化作一首首绝句,吟诵千遍万遍,不禁怆然涕下。
如果说,苏东坡是一个豪放的铁血男儿;那么,李清照就是一个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的纤弱女子。
我的远眺之景,我的谛听,一如我的心境,是千岩万壑点缀的一朵小花,苍松古柏间的一缕藤萝,怪石清泉中的一抹阳光。
一切景致都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令人如坠仙境。
置身于此,就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仿佛站在历史与现实中,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立于山之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感。风吹来,将容颜吹皱,也让风中的诗句猎猎作响。
四
我是爱古诗词的,既爱古诗词里的雄浑,粗犷,更爱古诗词里的柔美,婉约。读唐诗宋词,读苏东坡,读辛弃疾,读李清照。
那时,我想,假如有一处地方,远离城市,远离吵杂,有山有水,还有寺庙,你想读诗,山是诗,水是诗,草木是诗,俯拾皆是的诗。这些,一定很美,让人只来一次,此生足矣。
读李清照,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读时,像水一样清澈见底,伴有汩汩流淌之声,是诗的韵律,甘甜的沁人肺腑,是诗最富营养的句子。我第一次读诗,即是李白的诗。如今,我在这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只是我的一个故乡情结,而我另外的情结,就是于山水当中感受诗词的意境,感受女诗人的委婉、细腻。
这里溪流潺潺,叮咚作响。正应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里水如碧,且柔,柔到骨子里的柔,像李清照的诗词。如果是在雨后,再读这水,再读这山,真正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在日光下,一闪一闪,如含情脉脉的女子,眼睛里含着水光,朝你一瞥,只是轻轻的一瞥,那水光,就能将你融化。心会酥酥地泛起一片水光。
在这样的地方感受李清照,就仿佛她站在我面前,眼微微眯着望我,给我一种迷蒙之感。我当然不会产生穿越的感觉,我继续读下去,愈读,愈觉得空蒙,迷离,朦胧,沉醉。
我在想,李清照的诗词,不矫情,有她最柔情的部分,最能搅起人的心事。大约是被碧水洗过了,所以才这么柔情。
我掉进了这样的山水之中。被诗词里的柔情拥抱、征服。
读诗词有时会偶遇雨景。这是诗的意境,千载难逢的。我撑了雨伞,在淅沥的朦胧中,领略诗中攀高爬低的意境,观赏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美。诗读到这份上,读诗的人心境从未有过的安宁,臻于化境的感觉。
五
诗贵自然。李清照的诗词,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清新,自然,超凡,脱俗,是其显著特点。
我尤喜淳朴生动,一如口语的诗,有的,真正让人叹为观止。
即便是思念丈夫的,诗的味道亦是浓厚。
即使是哀愁的诗词,其味道亦是独特。
想象中,有人只是用眼睛读,有人是用心读,有人是用思想读。
用思想读的人,一定会说李清照的诗词是一部充满哲理的诗,一部永恒的诗。
用思想读诗,读诗里的精华,读诗里的一点一滴。
天,蓝的出奇,这样的天,如升腾起来的海,让人真想跳进去,畅游一番。
这样的天,衬托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诗词。此情此景,一生足矣。
六
在这里,我闻到了诗词的芬芳。诗词之乡,怎能够闻不到诗词的芬芳?
我看到了李清照,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这里的刚毅令人窒息,不仅仅是一声断喝般的凌空一击,还有穿越时空般的目瞪口呆,令古今男人汗颜的惊世之作。
此时,秦时明月,汉时光阴,都在这里消失。而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咏叹,亦成为古人竖行文字中的咏叹调,供后人再三咏叹。
李清照的诗词,可以全景式鸟瞰,可以近处端详,每每有令人叫绝的佳句,每每有倾倒人心的诗眼。字里行间,有说不尽的忧伤,道不完的哀愁,像一枚枚橄榄枝,耐人咀嚼。
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吐露出的每一丝气息,都映衬着伤感,散发着哀愁。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从济南走来的李清照,注定会成为那个时代的绝唱。而她注定会用一支笔,为她自己,为那个时代抒发愁肠。
一个女子,让齐鲁大地,翰墨飞扬。
一个女子,让一个民族,文气浓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