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有害的家庭动力和看不见的复杂创伤

有害的家庭动力和看不见的复杂创伤

作者: 鹿鸣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0-11-16 16:17 被阅读0次

    过去,心理学家通常聚焦于极端事件造成的“震惊创伤”(Shock Trauma),例如危机事故、战争、天灾,等等。然而,有另一种类型的创伤也真实存在,影响深远,却不包含在传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当中。这就是 “复杂型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Tauma/ C-PTSD)——肉眼难辨的长期童年创伤。

    明显的身体虐待相对容易辨识,但是父母不称职或能力不足的情况就比较隐晦难辨。有时候创伤甚至可能来自照顾者“没有”做什么(不作为),而不是“做了”什么(作为)。

    不幸的是,与震惊创伤或身体虐待不同,因情绪遗弃或疏离造成的心理伤痕往往隐而不显、无人察觉。如此一来,孩子或许会认为自己的创伤经验是自己捏造的,从而怪罪自己。即使长大成人,他们说不定依然会压抑或否认自己的创伤,将自己的创伤与更“明显的”被虐待的个体比较,认定自己的经历没什么大不了。

    《无人知晓》剧照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多种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童年受到长期关系与依恋创伤 (attachment trauma) 。遭遇这些创伤的孩子难以调节情绪、行为与注意力,这些症状往往持续到成年,最终表现为双相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甚至是长期的身体疼痛。

    有害的家庭动力

    敏感的孩子可能受困于几种有害的家庭动力 (toxic family dynamics):或许父母有抑郁症或情绪麻木、或有强烈控制欲。在这些情况下,孩子必须当“小大人”来承担责任,照顾不成熟的父母。

    大部分时候,父母并非故意利用或虐待敏感的孩子,只是碍于理解和经验有限,才做出那些行为。

    复杂型或发展型创伤之所以深远有害,是因为它无形的本质。这些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好好的,拥有各种物质资源,衣食无缺;然而,他们内心的感受却与外在不符。有时候,他们会承受必须“配合表演”的压力,不得不装作“一个正常、快乐的小孩,来自一个正常、快乐的家庭”。父母和社会都说他们过得很好,但他们却不这么觉得。

    成长于有害的家庭动力系统中,一些敏感的个体可能会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经历:

    1.成为替罪羊 (Scapegoating)

    作为一个情绪敏感的孩子,假如你出生在“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家人可能很难理解你,于是你迅速受到排斥,沦为“那个不一样的小孩”、“那个难搞的小孩”。

    父母必须够有耐心、够成熟、够有力量,才能养育好一个情绪敏感的孩子。可是,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例如创伤、缺乏情绪处理能力),并非每个家庭都办得到。健全的家庭理当拥有足够的空间,供每个家庭成员表达独立的自我;但是,在难以容忍差异的家庭中,这样的孩子会成为替罪羊、家中的异类。

    成为背黑锅的替罪羊未必代表家人不爱你。一般来说,人会让其他人背黑锅,是为了逃避自己混乱不堪的情绪。一旦有别人成了替罪羊,就不必面对自己的问题或弱点了。假如你想要改变现况或离开,可能会遭到情感勒索或操纵。

    《黑天鹅》剧照

    如果你的遭遇符合以下几点,代表你有可能成为了家庭替罪羊:

    你由于先天的特质遭到批判,例如敏感、容易激动;

    你被贴上“怪人”、“爱惹麻烦”之类的标签;

    受到与兄弟姊妹不平等的对待;

    你犯的错或缺陷被严重夸大,而且承受了过于严厉的处罚;

    你被霸凌后,未能获得家长的足够关注;

    没人想要了解或倾听你的心声;

    家人忽略或轻视你的成就。

    一旦被赋予替罪羊的角色,便很难将之摆脱,即便成年后也一样,你说不定会一辈子背负这个被强加的身份。

    长大以后,你或许会在理智上明白,自己并不是家庭问题的根源,不过要从自我厌恶迈向自爱,需要深度的情绪疗愈。你必须明白,家中的乱象不是你造成的,你不需要为解决任何问题担负责任。

    2.被亲职化 (Parentification)

    要建立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基础,父母的引导与保护不可或缺。然而,有些父母的情绪心理不够成熟,无法提供引导与保护,这时亲子之间会调换角色,由孩子扮演父母,父母扮演孩子。这种亲子角色互换的现象,称为亲职化。

    亲职化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情绪性亲职化,孩子为父母提供情感支持。在这种情况,父母经常会把自身最隐秘的焦虑与担忧通通告诉孩子,但是年幼的孩子往往还没有能力消化、理解这些私密的事。

    其二是功能性亲职化,孩子在家中付出劳务,例如做家事、下厨、清扫、照料弟妹、处理其他“大人”该负责的事情等。

    在这两种类型当中,情绪性亲职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尤甚。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已经称得上一种虐待、剥削与忽视,是孩子无力应付的。

    亲职化的表现形式可能有几种:父母的言行举止像个小孩、父母向小孩倾诉敏感议题、父母将小孩视为同侪或密友。当你面临这种处境,会觉得自己有义务挺身承担这个角色,才配得到父母的爱。尽管影响未必立即可见,这对你的自我价值感造成深远后果 。

    亲职化是种侵犯界线的行为。你被迫快速成长,缺少值得效仿、依赖、寻求指引的对象,不能拥有自己的梦想与渴望。结果,你学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否认内心深处的想法,忽视自身需求,只为避免让父母失望。

    亲职化发生以后,你可能自觉能力不足,毕竟一个孩子本来就很难称职扮演父母角色。如果你要离家(比如要去上大学),或许会感到愧疚。在心理层面,你觉得自己有如抛下子女的父母。

    我们不可能替父母消除情绪上的痛苦,或解决他们生命中的无数遗憾。或许你认定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够好,即便长大成人,这点依然持续影响你。你在关系中揽下过多义务与责任,说不定还会过度补偿;你学不会拒绝,不知如何停止付出;你总是过度热切地帮助或拯救他人远离痛苦,会吸引你的伴侣或许都是接受远多于给予的人;最终,你可能陷入情感枯竭、疲惫不堪的境地。

    让整个情况更糟的是,你很难真正生父母的气。在你被亲职化时,你在理智上明白,他们不是故意要做出虐待行为,只是能力有限或处于脆弱的状态。身为敏感的小孩,你深深同理父母,非常想要保护他们,正是这份保护的本能,阻碍你承认“自己受到剥夺”的事实。

    《房间》剧照

    长大之后,你的苦痛仍然不会结束。身为父母(和弟妹)的主要照顾者,你通常缺乏情感支持与安全网,大多时候,别人都预期你事事办妥。尽管你已经成年,搞不好还是很难对他人说“不”,经常无法表达愤怒,难以信任别人。

    3.竞争与压迫

    为人父母会带来多样的情绪:愤怒、喜悦、悲痛、骄傲……多不胜数。父母也说不定会嫉妒孩子,尽管社会上不常讨论这种情绪。

    假若父母的人生不完满,会特别容易怨恨孩子拥有的事物,因为那些都是他们年轻时未曾享有的机会。随着孩子成长,父母的童年伤口再度被触碰,心理状态倒退至孩提时代,有时甚至将小孩视为竞争对手。

    这于是形成一种矛盾:一方面,父母真心希望孩子成功,另一方面,眼看孩子比过去或如今的自己更亮丽、更有成就,父母也深感威胁。随着小孩愈趋独立,父母可能会觉得遭到背叛,毕竟他们为小孩牺牲了这么多时间与心力。

    缺乏自我意识的父母可能会用不良手段,来宣泄自己的怨愤与嫉羡。他们甚至会用尖酸或冷嘲热讽的方式给予赞美,也可能不着痕迹地批判、直接攻击或鄙视。

    大体说来,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个榜样。可是,要是理当担任榜样的人反而拿我们的成就羞辱你、贬低你,将使你自尊心低落,开始讨厌自己,长大以后,你说不定会对成就心怀内疚或羞耻,甚至故意搞砸,只求维持一般或低于水准的表现。

    荣格(Jung)曾说:父母未能实现的人生,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最巨大。多数有竞争心态的父母都曾在童年受到剥夺,父母之所以很难给予正面回馈,正是因为他们从未获得这种回馈。

    如何走出过往的创伤?

    到目前为止,本文的内容可能都令你很忧虑。你说不定曾怀抱希望,也曾承受失望,却始终无法放弃希望;你说不定受过伤、受过背叛,却始终相信爱的存在。面对不了解你的家人,你可能抱着许多不同的情绪,为这些情绪困惑不已。

    从人类演化的角度来看,孩子与父母或照顾者建立的羁绊能够决定生死。当我们彻底仰赖某人,对方却可能辜负我们、我们可能令对方失望的想法,是极具影响力的。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压抑自己对父母的怨怒,因为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我们千方百计合理化、正当化内心的怒火,因为我们害怕愤怒。你会说“他们尽力了”,来淡化自己的痛苦。

    多数人不敢面对愤怒,费尽心思掩盖怒气,为此或许暴饮暴食、自我攻击、陷入抑郁。有时,长期压抑的狂怒会出乎意料地爆发,破坏我们如今与所爱之人的关系。但愤怒不等于怪罪。我们需要承认愤怒的存在,将它从体内释放。

    我们常对愤怒抱持一种隐形的信念:”一定有人做错了什么”,于是顺理成章地认为:”要是没有人犯错,那一定是我有问题,一定是我的错。”

    其实,产生愤怒之后,不必非怪罪谁不可。我们可以将父母本身与他们功能不良的行为模式加以区隔。也许,你可以试着理解,父母的失能状态源于他们承袭的痛苦。你也可以试着记住,虽然你的痛苦似乎是非常个人的,有时候,你面临的是世界共通的集体伤痛,代代承袭,你只是担负了其中一部分。

    创伤不能定义你是谁。你并不等于你的过去。

    补充阅读:

    麦克凯, 伍德, 布兰特里. (2018). 辩证行为疗法:掌握正念、改善人际效能、调节情绪和承受痛苦的技巧 ( 王鹏飞, 李桃, 钟菲菲 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害的家庭动力和看不见的复杂创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kz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