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自问 ——记《故事的形成》共读感悟

生命自问 ——记《故事的形成》共读感悟

作者: 原晓丹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23:56 被阅读184次
    生命自问 ——记《故事的形成》共读感悟

    近期似乎变换了很多,工作上、生活上、甚至又如轮回回到老地方,然而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埋首耕耘、执笔读写。去年彼时的我,还在39°的自习室学习备考,给人生寻找新的可能。庆幸,来到运城国际的一年,在这所“我的大学”里,疯狂汲取营养,思维得到升华,自己也找到人生道场。如果说国际于我是师生关系,是母女情怀,那大唐于我就是战友、兄弟,我们都稚嫩纯朴如种子,我们都在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是的,种子,我给自己如此命名。这颗种子会不会发芽,会不会长成巨型花,都不重要,虽然答案于我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我要怎么超越、突破、成长!这是基于未来无限可能的自我生命叙事,用岁月来谱写,用生命来证明!

    南明教育给予老师们自由的天空,而跟随江子老师共读又及其美妙,我太喜欢这样的团队,这样的教研与共读模式。男友昨天来聆听大唐宣讲,说我已被洗脑严重,我很欣喜他成为我故事的阻挠者,然而真实是他一直很支持理解我的工作。我还得寻找其他的阻挠者,寻找不同的声音来碰撞、突变、提升。我想到了我,曾经高中时分,我一直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我内心两个我的争辩(一个是现实中的我,偶尔懒惰懦弱与茫然,一个是精神世界的我,极其犀利与批判,苛求现实中的我的提升);然而近两年,这样的声音已经不复存在,我已经足够自主独立无法听到当时那种声音,亦或那种精神对话方式已经激发不了我。随着我的成长,又萌生出新的我,她不再强逼自己,她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内外交互的结果,她在外在的环境、文化下,追求着内在自我的真正成长。这也是近期共读的感悟,生命自问,这些问题值得我一生来追问。

    我从哪里来?从时空上讲,我从运城来,从过去而来;从自我发展上讲,我从旧的我及南明文化中走来;往更深讲,我的文化根源是华夏五千年文明,是儒释道等哲理根基,我基于南明文化从这些生命厚度中走来;往学科上讲,我从数千年的数学发展文明而来。这些听来高瓢,那怎样落地呢?去汲取它、吸纳它,形成自己的文明。

    我是谁?我可以是原晓丹,是爸妈的女儿,是其他角色;我也可以是个学者,是个教师,是个生命自叙者;我还可以是颗草、是朵云,是太阳,亦或是个小种子。没有绝对的语言来自我定义,因为自我也是在内化交互中、不断建构成长的啊!

    我到哪里去?我到大唐双语而去;我到晋中、忻州而去;我到更未知的我而去。我到那古今圣贤历史维度而去,我到个体生命发展而去,我到数学快乐中而去……

    在南明提供了外在文化、丰厚土壤下,于内,你要如何修炼,如何创造自己的生命叙事?成己成人成就伟大的故事?这些问题边界感、清晰度都不够,但是这样的问题我却一直在问,类似的问题有“你如何修炼自我,向死而生,向内生长?你如何成几?”“你如何来自我批判、自我觉醒,制造一个行动者与困难、麻烦制造者。”“你如何朝向未来、具备可能性?你如何打开自己、创造生活?”等。之所以说边界不清,仿若团队文化就是个人文化,仿若团队共读个人就在成长,仿若团队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发展,这些观念真实存在于我本身。就如南明给予了我自由的天空、丰厚的土地,是前进是发展是倒退是安逸亦或者是堕落,这些皆都可能,这也是必须清醒时刻进步的原因。我选择的是跟随南明教育,而我在外在的养分下更要修炼、追索内在丰盈的自我。如何成几?目前的解答是积极努力的生命状态,以及不断的生命追问、反省与成长!每个人的成几方式都不相同,记住这是在内外双向交互下的结果,自我成长一定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影响,其又反过来建构自我认知及生命。而这内化交互与成几成人间的平衡则需要自己来掌控!

    为什么阅读?为什么需要读与写?近期的大唐宣讲之生命中的大语文,让我清晰明确此意义。读与写正是生命创造力的培养,阅读是外在养分,是信息输入,而写作则是内在生命的表达,是信息输出。这一读一写间,你的研究力也在提升,自我认知也在不断建构,所谓的内外交互之影响。我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以往看的书籍也不多,然而我却偏爱书写、作诗,这可能与我安静不易表达的性格有关。我很庆幸在转行教育的两年间,我阅读了更多的书籍,书写了更多的文字,这一切都在拯救我!然而通过阅读,我也知所有的收获都是基于当下认知需求的,书需要不断的阅读,感悟不一样的新知!

    如何做一名不平庸的教师?这其实是个假问题。如果基于以上叙述般的努力,朝向成几成人朝向未知的无限可能中,那本身就是不平庸。而层层剥纱般非要定义不平庸,那本身也是急于功力的一种平庸!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不止适用于儿童发展,也适用于成人生命觉醒与发展!仅以此问题为镜,送予自己。

    重新讨论下使命、愿景、价值观吧!在此感谢共读道场,提供了场思维流变,也感谢江子老师清晰了我们对此的理解。教室、老师的使命、愿景及价值观首先得聚焦学校、学科文明,彼此合力共同发展。使命,是精神上的灯塔,照亮我们的生命,使生命有光、有亮、有创造力(理解稚嫩且粗俗,仅以共读批注及个人理解自叙)。如:南明的使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的自由人。而我的使命,(之前自叙:南明教育确实是座青藏高原,而我的道也不仅停留于此,这是必然的开头,未来,也就是践行我的使命:做一名热爱数学认知发生学的老师,致力于研究儿童认知与数学知识丛林建构,梦想做一名数学家,未来的教育导师。)我不知其符合与否,恰当与否,它都是我的使命。愿景,是追问一个有光的生命到底想创造什么,是三至五年需努力需落地生根的不同生命状态,得 活出来的可视化、可实现、可挑战的愿景。如:大唐双语三五年的愿景则是在大晋教育落地,全人之美课程能更深入细化(自己理解的,有错待纠)。我的愿景是:更精准把握儿童的认知发展,基于数学发生学更通透、清晰的理解实施完善课程。价值观,则是在朝向信念时候要遵守的原则和信念。如:南明教育的价值观: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则是带着宗教般虔诚的守望精神,相信无限可能。这也明确了老师处理问题类事件时,首先冷静再冷静,澄清教育观念寻求无限生机!我的教育观如此:发展种子,相信岁月!

    关于复盘与打卡,一直是我近期的两难问题,成长群升级为卓越共同体,管理规章也升级迭代,要求:早睡早起打卡,及朝向未来改进式的每日复盘。共读共写等我都很自然完成,已经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而早睡早起打卡于我的考验之大,早睡是基本实现不了的,11以后才休息,早起的生物钟因此不定,在6点-7点徘徊。关于早睡早起,我是肯定要朝向努力的,这不只利于健康的生活节奏,更是一项挑战意志、攻克懒惰的行动。因而,所有的意义都指向自身,我赋予早睡早起其意义,那生命才能更从容舒展。而怎样复盘,复盘的挑战性相比早睡早起于我的程度小,每日基本复盘,然而在跟随海拔五千后也开始追问:复盘的意义在哪里?正好南明总校长们在简书上“掐架”,给我造成了些认知冲突,我甚至想每日复盘肯定是朝向未来可能性的,然而我们大多限于对当下(已逝的今天)日程的总结。每日单调循环的工作(书写上都是重复性的阅读、备课、教研),有何可说,有何可写?!甚至有些工作事项是不可示人的(课程上、教育上等等),那为什么还要写?!后来我在今天共读中找到如下感悟:复盘与打卡问题,如同西游记中的两难问题,当我想睡觉懒得早起时,就如同“想回花果山的孙猴王”,如同“好色想去高老山娶亲的猪八戒”。而复盘之路,正如西天取经,看似平淡的记录生活,其实是朝向未来式的苦修。明白这些,让我更坚定的执行,更卓越的成长吧。也请群友们共同监督,助我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以上都是基于道德人格发展图谱而言引出的思考。其余不多说,但得执笔叙述今天自然落泪的讨论与思考。什么是两难问题?是指问题的两面都不是对的,也都不是错的,常限于两难抉择中,而这也需要生命聚焦、反省对话。常规的逻辑是:出现问题——于老师或家长就是灾难或麻烦——不断规训,灭火思维。而美好的逻辑是:遇到教育契机了,怎么转化为教育资源,太棒了,聚焦呗,课堂讨论哪!举例:怎样看待一年级学生上课时间上厕所?遇到两难(不能上、能上),而此时老师要为弱势、不敢表达自己的同学辩护(为什么能上);让学生理解问题的“两难性”,各方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老师需洞察背后的动机,及儿童道德人格发展的阶段,从而因材施教,引导孩子向相邻的更上一层的目标发展。我想到之前的一年级教室,学生们上课上厕所的情境,我啊真得还得深修。

    两难问题都是基于共性问题,可以暮醒、质问生命本身的素材。而针对特殊、特别行为的孩子,需单独教育。共读的老师们明晰了我的思维,对于特别生命气质的孩子,要给予其安全与发展(1、开放状态下的包容,包容下的生命打开,母性之爱原则,存在关系先于认知关系;2、父性之爱原则,基于存在关系提升学生的认知关系,由对话认知冲突,明确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3、父性之爱让步、隐退,给予孩子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立己立人。)基于此,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一年级时的可和洁,我一直忽略了存在关系而强调到认知关系,关爱她们然而还是没有多引导她们发展。边共读着边反思着,泪水也在无意间流淌……还有成长巨大的一些小飞鱼、小海螺与花儿们,有一条小飞鱼问我:“原老师,为什么刚开学那会很温柔,之后很严厉”不等我回答,她自答道“肯定是刚开始建立好关系,让我们喜欢你,之后就能更听你话……”大多同学的故事向她一样,朝向自律且自由,生命状态安全且舒适。在岁月长河中,她们又将遇到新的老师,又将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仅以我敬仰的沈老师话语结尾。我常常觉得态度不佳,有时不只是简单的态度问题,而是反映出教师对知识与孩子(其实孩子也是知识,心理学的、教育学的、哲学的)理解不深,反映出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自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自问 ——记《故事的形成》共读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mm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