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人到潮州,多半是奔着美食来的。沿着有名的牌坊街走去,可以五步一驻足,十步一停歇,这里的一家家的小吃店鳞次栉比,似繁花入眼,错过哪家都觉得可惜。即便是目能暇接,嘴却是忙不过来的。什么牛肉肠粉、牛肉丸、牛杂汤、糖葱薄饼、鸭母捻、咸水粿、菜头粿、凤凰浮豆干、糯米胀猪肠、蚝烙······名字之多种类之繁,够给相声演员们再来一个版本的报菜名了。
值得称道的是这些街头小吃价格大多都比较亲民,可谓惠而不费。至于早已名声在外的潮汕牛肉火锅,有几个人平均下来也不高。若是单为寻味而来,一饱口腹之欲,建议还是二三好友结伴更好。大约是古风犹存,小吃的份量还是挺足的,一个人真容易撑着。
一条牌坊街,半部潮州史。牌坊街不仅是美食的集中地,也是城市的文化灵魂所在。触目皆是高高耸立的牌坊,从唐宋绵延至民国,极尽了潮州的历史骄傲,个人记忆最深的是“十相留声”和“四朝大老”两块。牌坊街的两侧延伸出许多小巷子,这里少有游客,也不似主街道那般整治后的干净开阔,散步其间,更能一种融入当地生活,不那么一副匆匆游客样。晚上时候街上华灯点起,另是一番景象,市井的热闹同历史的厚重交织在一起,灿烂中多了些许亲切。
吃饱喝足,也该走走了。提起潮州人,容易想到像李嘉诚这样的顶级大富豪,“潮汕帮”的名声远扬,已成为财富的象征。其实潮州也是文气纵横之地,出了不少文化名流。牌坊街边上就有饶宗颐纪念馆,饶先生是一代大学问家,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纪念馆是在饶先生少年读书处天啸楼的基础上建成的。先生的学问精深博大,一般人甚少接触,也不好理解,故而大众层面上名声不显。个人以为最值得一观的是馆内收藏的先生的书画真迹,的确是超群拔俗,有古之大家风范。
从纪念馆出来,正对面就是广济城楼,城楼是后来复建的,再过去,就是天下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据说和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有关。广济桥是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桥的两端是石梁结构,亭阁楼台,接连不断,中间的一段则是是用船只作为浮桥来连接,有“十八梭船廿四洲“之称,即十八只梭船和二十四座楼台共同构成了这座桥。“湘桥春涨”更是名列潮州八景之首。
早些年间,广济桥作为沟通韩江两岸的交通要道,一度产生了热闹非常的桥市。如今江上的另外两座大桥取代了它的功能,现在只作为文物遗迹和旅游景点存在。
晚上时候桥上和对岸的笔架山上都会亮起灯光,两者交相辉映,站在江边,吹着江风,望着江景,听着耳畔来往游人笑语,苍茫感和烟火气,竟有一种微妙的呼应。
桥对岸有韩文公祠,纪念的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他上书皇帝谏迎佛骨,惹得龙颜震怒,被贬官潮州,留下那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对韩愈来说这是人生中一大劫难,他本是朝堂重臣,此刻却远谪荒蛮,他的女儿也病死在途中。但对潮州人来说,这是天大的幸事,因为韩愈到潮州后一方面兴利除弊,为潮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实事,一方面正风俗,重文教,潮州从此开始成为风水宝地,文化之乡。韩文公祠里有副对联写得好:天意启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韩愈在潮州只待了八个月,对潮州的影响之大则到了让人难以相信的地步。像是韩江和韩山,都是在韩愈在潮州任后人们自发改的名字,以八月之治而能令江山易姓,放眼古今,怕也是仅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