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1]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2]依然枉却一东风。[3]
年年不带看花眼,[4]不是愁中即病中。
【简评】
杨万里主张作诗要讲“活法”,他的诗往往构思新巧,别出心裁,很少承袭他人的笔意,所以时人称之为“诚斋体”。这首诗写他因病赏春不成的感伤失意之情。诗人本打算在这个春天好好地玩赏一番,但到头来却只好“枉却”东风,眼睁睁地看着春光逝去。后面两句进一步抒发感叹,说明这样的情景对他来说经常发生,从而起到了强调的效果。另外,全诗以伤春为主题,但没有一笔写到春天的自然风物,而是通篇议论,这又体现了宋人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倾向。
-
[1] 伤春:为春天将逝而感伤。
[2] 准拟:本来打算。浓:多。
[3] 枉却:白白地辜负。东风:春风。
[4] 不带看花眼:即没法看花的意思。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1]
子规夜半犹啼血,[2]不信东风唤不回。
【简评】
此诗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落更开”的残花、日日飞来的燕子,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后二句言简意深,最耐人回味,虽然写的是“子规”,但作者的一腔深情,亦可由言外见之。
-
[1] 檐:屋檐。
[2] 子规:即杜鹃鸟。古代有子规悲啼泣血的传说。
三月晦日送春[1]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2]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3]
【简评】
此诗表现了诗人流连光景、爱惜韶华的情怀,立意别致,饶有情趣。首句点明时间,照应题目,次句委婉地表达惜春之情;后二句中“不须睡”、“犹是春”,突出表明了春光之可贵,写出了诗人眷恋春天的情怀,诗句平易浅明,而含意却颇为丰富。
-
[1] 晦日: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 风光:春光。苦吟:指作诗竭尽心力。
[3] 晓钟:报晓的钟声。
客中初夏[1]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2]南山当户转分明。[3]
更无柳絮因风起,[4]惟有葵花向日倾。
【简评】
诗题本作《居洛初夏作》。这是一首夏日的即景之作。首句写初夏四月的天气乍阴乍晴,一场时雨刚过,天气逐渐转为晴朗。次句写从窗子里望去,南山上笼罩的雾气已慢慢散去,远山渐次变得分明起来了。最后两句视线从远处的南山收回到了窗外的院子,诗人抓住初夏特有的天气特征和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夏日小景。
-
[1] 客中:指作客他乡。
[2] 清和:指天气清新和暖。乍:初。
[3] 当户:正对着窗户。
[4] 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韫咏雪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见《世说新语·言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