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尼
《天幕红尘》是豆豆的红尘三部曲之一。
值得拜读的神作,豆豆的三部曲《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和《背叛》这三部小说。《天幕红尘》算是《遥远的救世主》续篇了。
豆豆用每两年的速度创作出一部小说,直到2013年完成第三部,也是她的最后一部《天幕红尘》,喜欢平静的生活她开始了隐居,正如她自己所说"红尘即道场,一切在红尘中发生,在红尘中飘散,所谓修行,不过是不断修正自己。
《天幕红尘》这部小说一开局就讲到罗家明的投资失败自杀,然后从现场引出“见路不走”,进而引出主人公叶子农,独居德国柏林。
叶子农父母信奉马克思主义,文革时期被批斗至死(死后有得到平反),叶子农此后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20余年。此后罗妻为偿还债务决定赌一把,就邀请叶子农布局赚钱还债。
其中的一个债权人老九,在纽约开面馆,就对“见路不走”很有疑问,也就是很好奇。叶子农说出了罗家明失败的原因,他的知识还不能够达到他下那么大的赌注,于是必定失败。
这部小说贯穿了主题思想:"见路不走"四个字。直接脱离了救赎本身,而去拷问,审视。
天幕红尘是什么,天幕是强者的天幕,是需要拷问的。红尘是世俗,弱者的红尘,是需要审视的。叶子农通过见路不走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社会的形态和人生哲学的故事。
叶子农是个什么人,一个不争不抢,不抗不随的人,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能够做到长期在乡村当中生活,并把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转化成精神上的享受,他能够做到常人不能做到的对于生活的淡泊和对于人生的洞见。
豆豆的小说给人们塑造了一个个社会精英阶层的人物,形成个人崇拜和敬仰的人格出来,《背叛》里的宋一坤,到第二部《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再到第三部《天幕红尘》里的叶子农。
表面看上去叶子农没有丁元英那么神乎其神。当你细细回味,就会发现,丁元英只是一个神话,他是一个悟道者,还在觉悟的路上,丁元英自己也不愿意出世,他只想自己一个人参禅悟道,喝茶听音乐。叶子农也是一个悟道者,他和丁元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丁元英从来不会去改变什么,他只顺应人性,顺应规律做事。
叶子农不同的是他不光自己是个觉悟者,还在不断的启发身边的人,他和身边人的交谈,每句话都有启发意义,所以叶子农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他为了一个和他不相干的人,自己情愿去扛起责任,以至于最后牺牲了自己。
《天道》让我们觉悟,让我们悟道,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实事求是? 《天幕红尘》让我们知道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如何践行天道。
《天幕红尘》和《天道》不同的是,天幕红尘更接近现实,天幕代表了天道,红尘代表了现实世界。这部小说比天道更 接近社会现实,更真实,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做到见路不走 ?
“见”就是看见,明白,悟到。“路”,别人走过的才叫路,在这里多指别人成功的经验。不走”,可以理解为不要照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的路有用,有借鉴参照的作用,但最终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
见路不走,见经验的路不走,见教条的路不走 书本上的路不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路在脚下,路是走出来的 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讨论出来的,实事求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不管是《天道》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也好,还是《天幕红尘 》的“见路不走 ”,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规律 ”,说都是一个东西,叫“规律”。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去悟,去分析。
一般情况下人是不守规律的,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
别人的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修正自己,而不是照搬,生搬硬套,鹦鹉学舌。因为走自己的路才是坦途,在别人路上摇摇晃摇,始终还是在走一条看得见"见路不走"的路。
《天道》中为什么丁元英说随缘惜缘不攀缘,因为很简单,因缘际会,因缘和合,不是我们想就能做到,做到就能得到,中间还有时间、地点、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