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西方的现代哲学经历了多少年?它有哪三个有重点呢?
首先,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命名和定义,在翻译上存在一个问题。在中文惯以1840—1919为“近代”,1919-2000年之后为现代,而在西方哲学没有近现代之分,统一为“modern”。但在“modern”中又以黑格尔为分界线,所以中文中的近代是指“笛卡尔到黑格尔”,现代是“黑格尔至今”。
其次,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新流派,在这些大的流派之中又有相当多的分支,比如现象学中,几乎每一位大思想家都可独自立派。
最后,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对境域的关注,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哲学思维。这种变化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具有了很强的向其他学科渗透、与之交叉的能力,以及建立新的次级学科的能力,比如科学哲学、环境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不过,这一百多年真的是百家争鸣,流派太多。所以我们总结一下,重点只有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就是第一:上帝死了;第二:寻找根源;第三:人类如何自处。
问题二、
尼采为什么要说上帝死了呢?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他的哲学被称之为什么?
因为尼采他所要表达的是:经过中世纪,到他——尼采的年代,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都建立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上面,但是这些西方人中,很多人都是阳奉阴违。尼采那个时候已经发现整个社会相当的堕落,很多人都是礼拜天是一个很好的信徒,平常各做各自该做的事,巧取豪夺,口是心非,互相之间欺诈伤害。所以尼采认为,你们所信的上帝,已经被你们这些信徒给杀害了,等于上帝名存实亡。因为很多人都以宗教信仰作为他道德的基础,而事实上他的道德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代表那个宗教信仰已经失效了。
尼采,他认为基督教在“人”方面的教诲是不好的,是过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他说“上帝死了”,表明了他对基督教的反对,从而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这无法掩盖他的思想同样是唯心主义的本质,他所提出的超人哲学认为,人要依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精神来战胜一切,来生存生活。这种把意志看得高于客观实际的思想也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他认为自己主张的是科学的主张,但现在证明恰恰不完全是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首先承认物质是第一位的。而尼采正好违背了这个。
问题三、
海德格尔为什么那么崇拜老子?西方人在文化和哲学思想上寻找根源的时候,会考虑哪三个方面呢?
这里有两个前提:首先,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其次,海德格尔是西方哲学传统所教育出的佼佼者,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以来就走错了路,跑偏了,按他的话说,西方哲学已经遗忘了存在本身,且把它与具体存在的“存有之物”混淆了。
哲学,在古希腊本意为“爱好智慧”,它最高的目标是指向一个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作为万物基础的存在本身。而他发现,老子所谓的“道”,正好就是对“存在本身”这四个字最直接的解释。
以道家的术语来说,即是“以物为道”。你可以在万物中寻觅道,因为道无所不在;但你终究不能以为“道是万物,万物是道”;也即是:人不可能在万物中找到道。道与万物之间有全然的差异:即使万物皆消灭了,道依然不受任何影响。“独立而不改”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海德格尔提醒西方人“不可遗忘存有”,就是担心人们沉迷于有形可见而变化无已的万物之中,而忘记了那作为根源与归宿的道。
在《道德经》一书中,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即“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这句话就足以使西方第一流的哲学家大为惊艳,因为真正的“存有本身”确实是超乎言说与理解的。
所以,海德格尔想要借老子的“道”,去寻找哲学的源头。而寻找哲学的源头正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寻找跟源,考虑如下:
第一个是原始的少数民族。他们比较没有受到现代化的各种污染,他们还保存着某些原始的智慧;
第二个是从古代的宗教或神话里面去寻找这些材料;
第三个就是从其他民族的智慧去寻找。我们的老子的《道德经》对他来说就是其他民族的伟大的智慧。
问题四、现在西方哲学思想为什么要转向人与人如何相处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转向的?又有哪些特点?
现在西方哲学怎么转向的?从以前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的思辨(苏格拉底、柏拉图),从思考说到底存在本身是什么、或者上帝是否存在、人性的本质如何。开始转向,转到关注人的具体的状况。同时它也从前面的知识论上的讨论,(笛卡尔、洛克)你到底能够认识什么、我们的观念是先天还是后天的、你所认识的是否能够经得起检证,转到人的具体的生命情况(海德格尔)。
所以这一来的话,传统西方的哲学,它基本上是重视形而上学与知识论的,现在转到伦理学了。伦理学就是要问,人活在世界上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应该怎么样去行善避恶,以及我为什么要行善避恶,理由何在。所以这个焦点转向人与人之间。
这里我们发现人类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发现这个世界的存在和存在本身(人与世界关系),过渡到伦理学(人与人之间关系)
但人类有个劣根性的根本问题:人的自私性与全人类的命运的大冲突,举个例子譬如说环境污染问题,因为每个人天生就是自私的,想多吃点东西多购一件衣服……造成整个人类的命运岌岌可危和有可能灭亡的严重后果。
所以我说人类思维和认知太低或有问题,为什么不考虑整个人类生存问题。
古代哲学家,客观因素信息量太少了,可以原谅,考虑到存在问题,应该实属不易了。现代哲学家在做什么?所以说哲学已死。
理论先行……理论哲学和理论科学要首先跨处第一步,才能建构伟大的知识体系。
特点:
第一、不要把别人当做一个"他","他"是不在现场的,而要把别人当做一个"你","你"是跟我对面平等相互的;
第二,也不要把别人当做另外一个"我",而要把他当作"他者"。我们中国的翻译,"他"后面加一个"者",这个者就代表他是具有位格的,跟我一样是某一位先生或者女士。他有他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他跟我不一样,他不必是我的复制品,也不是另一个我。
第三、这个他者的面貌对我来说可能千变万化,而每一个变化都对我是一种启发,都可以让我了解,我的生命里面也有属于这一方面类似的情况,因为我对别人来说也是一个"他者"。所以我与他者的关系应该如何相处,它也牵涉到我与我自己应该如何相处。这样问题就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刻了。
问题五、
现代西方哲学讨论最大、最深刻存在主义是指什么?请你举例写出表现“存在主义”的电影、小说、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作品名字各一个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傅佩荣老师课程里说的这里的"存在"是指用真诚的态度选择成为自己,承担自己的命运与挑战。
存在主义的艺术作品
电影、《海上钢琴师》《楚门的世界》《影子武士》
小说、《卡拉马佐兄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萨特的《恶心》
音乐、甲壳虫乐队
绘画、德库宁、波洛克、罗斯科
雕塑、贾科梅第
建筑、凯格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