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民国的腔调》读后感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

《民国的腔调》读后感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

作者: 琴兮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2:07 被阅读0次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从来没有如近几日这般更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因为写不出来,读书笔记从昨天深夜拖到今天深夜,简直对自己恨到抓狂的地步----以前为什么不多读一点书!

    疏懒已久,虽然《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是去年就已读过,但因一向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比如写笔记、读后感之类,又无好记性,读过的书便如睡过的觉,醒了头脑是一片空白,短暂的梦随着时间的了流逝几乎完全淡忘。若不是这次的读书笔记打卡活动,自小学后再未写过读后感的我,一向自诩热爱文学的我,仍不知自己这只井底之蛙肚子里的墨水少到何种可怜的地步。往事觉来心自警,人贵在自律,今后真当勤勉,做一个有正确打开方式的读书人。

《民国的腔调》这本书共分32个章节分别记录了鲁迅、胡适、郁达夫、张恨水、沈从文、齐白石、老舍等共32位最知名、最具个性的民国文人,从每个人的为人处世、生平事迹、文章作品及小考证等方面,将他们各具风采的品性与精神特质,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博览群书,文化底蕴深厚,语言平实又不失文采,仿佛在向读者讲述一群他所追慕的至交老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通过他生动的描述,那一个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生命又重新在纸上鲜活起来,而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串字符。

我一向是个读书不如买书多的人,虽然寓居他乡漂泊不定的情况常会成为抑制买书的因素,但因购物车里常年放有心仪的书,遇上当当京东大的满减活动发现真的便宜了很多时,仍是忍不住要剁手的。如此,几年下来也积累了几十本书,看完的不超过一半,有两本甚至至今还未拆封。这次读书打卡活动伊始,之所以选择《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我想是源于自己由来已久的民国情结吧。作为国体,民国短命而粗糙,但现代文学的大致框架,却在那三十年间奠定而成。那个时代盛行留洋之风,一些知名的民国文人几乎都有留洋经历,比如我们熟知的鲁迅、胡适、徐志摩、林徽因都曾留学一国甚至游历欧洲各国。民国作家将汉语言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方面承接传统,一方面借鉴西方。彼时出版业趋于繁荣,办报纸杂志盛行一时,很多报纸专门辟副刊专发各类文学作品,卖文为生者大量涌现。这也使当时一些思想叛逆、有文化素养真才实学的新女性有了独立谋生的可能,比如张爱玲、苏青、萧红。

都说乱世出英雄,我认为时势造文人,君不见,民国时期前有军阀混战的动荡不安,后有日寇侵华的炮火连天----他们身逢乱世,兵戈不绝,但不少文人著书、教书为稻梁谋的同时,更以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影响人,这是何等的心胸与情怀。更有甚者,为了民族大义与国家大业,敢置生命于不顾的顶风出言发声,比如时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的闻一多。上个月去云南旅行,特意在昆明停留一天,去寻访了神往已久的西南联大旧址,在博物馆内看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手迹,他收藏、题跋过的书,还有他被特务暗杀后抢救无效鲜血淋漓地躺在病床上的惨状......他就埋葬在联大校园旧址,面朝着旧时的校门,被一些在同时期牺牲的同仁包围在中间,如众星拱月般。至今犹记,那个骄阳似火的午后,我在他的墓碑前,读着他的生平简介,唏嘘不已。

诚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言,“民国的腔调,不单指腔调,更指民国文人的风格气度,文章姿容”。民国文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气度、文化襟怀,今人鲜见。民国文人的作品中也自有一种当下所看不到的宁静与舒展,散发着难以抵挡的文化魅力。

在还没有动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百度了“读书笔记”,百科里说:“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并举了列宁记忆力惊人却勤动笔记下大量读书笔记和托尔斯泰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记事本记录读书、谈话时美妙和重要的话这两个例子。看后惭愧不已,巨人尚且如此,浅薄如我,又有何理由不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呢?民国文人也好,外国文人也罢,包括《民国的腔调》作者,生于1984年仅仅大我3岁却已学富五车的胡竹峰,都是黑夜中最亮的星,激励着我前行。他们星光灿烂,我在草地上乘凉。

   

(注:字体加粗部分为摘录书中内容,稍作改动)   

相关文章

  • 《民国的腔调》读后感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从来没有如近几日这般更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因为写不出来,读书笔记从昨天深夜拖到今天深夜,简直...

  • 夜读 ~ 民国的腔调

    《民国的腔调》是胡竹峰著写,用他自序的话来说“民国的腔调,不单指腔调,更指民国文人的风格气度,文章姿容。” 内容有...

  • 民国的浪漫

    我喜欢民国,喜欢民国的浪漫,喜欢民国文人骨子里的浪漫。我想对民国,用民国文人多浪漫 ,民国才女亦多情就可清晰的表...

  • 民国的风骨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回去的话,那么我是想穿越回去民国的。可能大多数人会选择唐朝或者宋朝,虽然我也很喜欢那些开明、繁荣的...

  • 【书评】《民国的腔调》:那些文人的模样

    在微信读书里翻到了这本《民国的腔掉》,一读之下,便有爱不释手之感。 这本书应该算是属于人物品评一类,介绍了民国时候...

  • 此花与汝同开

    读了一本书,讲的都是民国时期的文人。更确切的说,都是些具有民国腔调的大家。有时会想起长衫马褂和秀美的旗袍,那几乎是...

  • 书摘《民国的腔调》

    鲁迅的序跋之美,古今第一,尤其所作自序以及后记,文字结了晶,除了文辞之美,更有思想之深。思想是枯燥的东西,到了鲁迅...

  • 民国风骨

    章太炎的开场白和他讲课的场面一样有点大。 因为要求听课的人特别多,所以他讲课一般是大课,场面大,气势大。他的首堂课...

  • 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 中国文人有一个特性,越是在重压之下越不畏惧强权,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捍卫自己的理想。 民国时期的文人鲁迅...

  • 读韩石山《民国文人风骨》有感

    生活于1500年前南朝梁的文学批评家刘勰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的腔调》读后感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t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