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弗洛伊德的“三个我”
终于不用絮絮叨叨讲自己的故事了,也许你已经听烦了,也许你从未听过就已经烦了。因为情绪到来的时候从来不需要理由。就像你我会得抑郁一样,从来没有人给过一个理由。
虽然没有人给出一个理由,但是事情发展到今天必然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去哪里找?
弗洛伊德在人格结构上将人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了人格最底层的力量,是本能,是欲望。本我遵循的原则是——享乐原则。本我代表的力量叫做“I want”或者“我想要”。
自我:代表了人格中间层的力量,它的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同时在自身与环境之间进行着调节。自我遵循的原则是——现实原则。自我代表的力量叫做“I do”或者“我做~~”。
超我:代表了人格最高层的力量,是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超我遵循的原则是——道德原则。超我代表的力量叫做“I should”或者“我应该”。
弗洛伊德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完整人格。超我、本我、自我是上中下三层结构,超我和本我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的,那么自我需要对二者进行平衡调节。有一个很好的模型去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我”是马,“自我”是骑手,“超我”是鞭子。“自我”为了驾驭“本我”举起了“超我”的鞭子。
02、新的模型——“挑扁担”模型
为了更好的解释抑郁与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我构想了这样一个模型——“挑扁担”模型。
“自我”小人儿挑着一个扁担,扁担的一端叫“本我”,另一端叫“超我”。
本我与超我依旧是对立的,所以二者处在扁担的两端。“自我”小人儿不停的调整自身与扁担的状态,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取得平衡,只有这样“自我”小人儿才能前行。
这里的“自我”小人儿就是我们自己,“本我”依旧代表欲望,“超我”依旧代表道德规范。
健康状态下,“本我”和“超我”的担子对于“自我”小人儿而言相对轻便,“自我”小人儿可以很轻松的挑起这副扁担,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
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本我”和“超我”的担子不断的增加,变的越来越重。虽然“自我”小人儿也在成长,但他成长的并没有那么快。越来越重的“本我”和“超我”的担子压的“自我”小人儿喘不过气来,“自我”小人儿走的越来越慢,越来越难以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本我”和“超我”依旧在增加着重量,“自我”小人儿终于背不起这副担子了,瘫坐在地上。
“自我”很疲累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了。“自我”小人儿陷入了停滞,很迷茫。
这大概就是我们抑郁的样子。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应对这种情况的。
方法一:丢掉一部分“本我”和“超我”,减轻负担。
方法二: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自我”小人儿回复体力。
事实上,你面对这两幅担子,一个里面装着你喜欢的东西,一个里面装着你应该背的东西,你不知道如何取舍,或许你还没有想过要丢掉一些东西。或许你还身在某个集体之中,你停下来会拖累到大家,没有人告诉你可以休息一下,也许你都不会允许自己休息;有人会鼓励你,赶紧背起担子向前走啊;有人会嘲笑你,你怎么如此脆弱;有人心疼你,你怎么累倒了。
没有人注意到的是,这副担子对你而言已经太重了。
看着身边许多人陆陆续续的超过了你,你越加失望;你试着一次又一次重新挑起担子,可是没走几步又累的瘫坐在地上。这样的画面不停的反复上演,一遍一遍表达着坚强,一遍一遍感受着绝望。
其实,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停下来,整理一下“本我”和“超我”,为人生做一次减法,轻装简行。
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自我”的小人儿变的强大。
其实,你知道该怎么做的,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慢慢封住了退路,找不到停下来的理由。
尚有退路的人儿,停下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再出发。
退无可退的人儿,你的人生已经历足够的风雨,你有在路上强大自己的能力。
03、两条途径
在上一个小节里面,我利用本我、自我、超我虚构了一个“挑扁担”的模型,去演绎逐步走向抑郁的过程。我没有足够的信心说这个模型一定正确,但是我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希望这个模型能带给你一些启示。
我会沿着这个思路去调整我们的抑郁状态。
上文中我也指出,有两条路径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抑郁的状态。
第一条,让“自我”变的强大。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会慢慢把一些强化自我的方法写出来。
第二条,调整“本我”和“超我”的能量强弱。本我和超我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成长经历和生存环境赋予我们的一种精神能量。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存环境都不同,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整这个状态。过程可能相对漫长,需要我们在生活经历中,慢慢的做出改变和调整。调整这种状态的思路是:先接受现在的自己,然后尝试着一点一点的做出改变。
如果“自我”变的强大,会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调整和平衡“本我”和“超我”。所以,我把调整抑郁的思路主要放在强大“自我”之上。
世间所有的问题皆有其解,而我们面对的唯一的问题是:你不会立刻得到答案,所以,多一点耐心。
面对抑郁,不必着急,不必慌张,慢慢来。
文章的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把本我和超我比作“自我”小人儿挑起的“担子”?其实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边,本我和超我是协助自我前行的精神力量。所以,我在文章中将二者比作“负担”就会和原有的理论体系发生矛盾。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无论是力量还是负担,其实是同一件事物的一体两面。就像陆地上力量最强大的生物是大象,但同样大象也背负着陆地上最沉重的躯体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