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法国宪法委员会委员乔治·让·蓬皮杜出任总理,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他的身份非常特殊,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议员又非部长而直接出任总理的人。
蓬皮杜能够这么顺利地入主马提尼翁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出类拔萃的才干和与时任总统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的关系。

蓬皮杜从小智力超群,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46年进入戴高乐的团队,与戴高乐关系密切,积极支持戴高乐复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过,除了政治上的卓越成就,蓬皮杜在艺术上也非常有追求,蓬皮杜的儿子阿兰·蓬皮杜和塞萨尔·阿尔芒在《艺术之爱》一书中,讲述了被艺术、爱情和信仰支撑的蓬皮杜夫妇的一生,同时展现了蓬皮杜在从政期间以个人的艺术天分建造的一个充满文化与现代艺术感的法国。
蓬皮杜和妻子克洛德·蓬皮杜1933年在巴黎认识,两年后结婚,两人对艺术有着同样的热情,而且有很高的审美和天分。
担任总理的这一年,蓬皮杜和克洛德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法国画家,雕刻家和雕塑家皮埃尔·苏拉热。
皮埃尔·苏拉热擅长用黑色做画,蓬皮杜夫妇对此很欣赏,不仅买了画作放置在马提尼翁宫,还邀请皮埃尔·苏拉热和妻子做客。
1968年,五月风暴引起的危机让蓬皮杜非常疲惫,甚至写了辞职信给戴高乐总统,虽然在身边人的劝说下改变了主意,但与戴高乐有了矛盾,戴高乐宣布解除了他的总理职务。
仕途受挫没有让蓬皮杜心灰意冷,反而让他和克洛德有更多的时间欣赏艺术,享受生活。
1969年,戴高乐总统因全民公投失败而提前辞职,蓬皮杜在随后的竞选中当选法国总统,入主爱丽舍宫。
蓬皮杜上任不久,就提出要在巴黎建一个大型的文化中心,这是他在15年前就跟戴高乐提议过的,但被否决了;蓬皮杜和妻子极力支持创建这一文化中心,但还是遭到了重重阻力。

蓬皮杜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令人身心慰藉的,就是能够欣赏艺术,留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1973年9月,蓬皮杜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成为第一位访华的法国元首,同时也是西欧国家第一位访华的在任国家元首。
1974年4月,蓬皮杜去世,但文化中心的项目还在继续,也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
1977年,文化中心落成,定名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以纪念蓬皮杜,而这也是对他一生艺术追求的注脚。
蓬皮杜曾说:“我总结唯有三件事可做:艺术、行动和爱情。”而他跟克洛德的美好爱情,也让一切成了现实。《艺术之爱》将这样一段在蓬皮杜执政时期别具一格的艺术人生呈现出来,还原了蓬皮杜夫妇二人钟情于现代性,私人生活中幸有艺术相伴,政治思考中融入文化素养,非常有看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