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余秀华:“如果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用你的才华换一个健康的身体吗?”
身残志坚的余秀华回答:“也不一定,大街上有那么多好看的面孔,但是美丽的灵魂却没几个。”
从余秀华的回答中,似乎感觉到了久违的灵魂的温度,也似乎看到了一颗高洁的灵魂对世人的俯视。
灵魂是什么?
没人知道在肉身之外,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叫灵魂的玩意儿。
信奉,就有,灵魂伴侣、灵魂知己,在我们口中张口就来,字里行间俯首即是。
就像余秀华说的那样,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灵魂,本就虚无缥缈,所以,它只能游荡于凡尘之外。
灵魂,是一个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对一个扫大街的阿姨谈及灵魂,她肯定会大张着狐疑的双眼,怀疑你是个神经病。
灵魂,是一部分认了很多字的人,给另一部分读了较多书的人创造的精神罂粟。
人活着,其实是挺简单的事情,吃饭,睡觉,生娃,因多出了一个灵魂,便多出了许多是非。
要给自己的灵魂寻觅一个匹配的同伴,要不然它游离在半空,郁郁寡欢。
说白了,灵魂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欲望的拐杖,或遮羞布,开口闭口你我没有共同语言,我们精神不契合不对等。
人要快乐,越简单越好,心理越复杂,欲望的层次和领域越高,越难获得满足。
精神食粮,价格昂贵,不是人人能消费得起。
最近,已经听两个人说了同一句话:读书越多,越反动。
咋一听,满心骇然,可细想之下,不无道理,话糙理不糙。
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越见多识广的人,越难心安,越不愿满足于眼面前粗糙的生活。
在书里看见了咖啡,体味了咖啡袅袅的香气,手上的白开水就变得寡淡起来,总揣度着咖啡呡在嘴里的滋味。
这是灵魂深处对高雅情调的渴望——贪欲,把灵魂捧在手心的人,快乐的成本越高。
杨澜说过一句话,没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灵魂。
我们揣测,余秀华真正面对选择时,也是有可能选择好看的外表的。
人,终究从庸俗开头,长得歪瓜裂枣,遭受的白眼肯定更多,美色,是一种天然资本。
有一男性友人,很喜欢美女,搭讪的几乎都是颜值不凡的女人。
光好看有啥用,容颜终将老去。
他言之凿凿,长得不好看,根本勾不起他聊天的欲望。
你看,这就是人的劣根性,初次见面,颜值是放在第一位的,哪管她的灵魂是否千疮百孔。
很具讽刺意义的是,他追求了很久的一美女,最终被爆整过容,说话做事毁尽三观,倒人胃口。
后来,这男性友人娶了一个极其平凡的女子做妻子。
蔡崇达在《皮囊》中写到,我们的生命多轻盈,都是被这肉身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但活着就要用这个皮囊,灵魂才能与之高度契合。
所以,首先,我们得庸俗地活着,坠入尘埃,庸俗得有模有样,不要开口闭口提及灵魂,故意拔高自己,吃饭,睡觉,生娃,这些庸俗的事情才具有庸俗的快乐。
人生,就是从庸俗开始的,谁都不必比谁高贵。只是,见着美女,记得擦亮眼睛,外表可以伪造,灵魂更容易假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