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久没看这种能让人看得下去的书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看晦涩的书看太多了,整个人喜欢的文风也往晦涩方面走,所以一般作家的文笔都不太合我的胃口了。偶尔看看畅销小说也不错,虽然我经常嫌弃其剧情拖沓。
在很多时候,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西蒙娜。和聪明的头脑最不匹配的就是贫穷。和她一样,我对美食无法抗拒。海狸最重要的特点是群居,西蒙娜最重要的特点是她能像母亲一样安抚每个人,有时候这也是我觉得的自身最重要的特质。
果然还是恋爱之前最甜蜜。经常不知道在哪里就听说高师才子萨特的传奇,他的裸奔,他的才气。然后他们认识了,相爱了。我早就不相信人有灵魂这种东西了,相爱的原因大多都是浪漫的,最是那低头的温柔,好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但being love的原因却是相似的,他们有相似的灵魂。灵魂的相似早就没这么玄乎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想法,如是而已。
他们的感情也像一般人一样,从来没有什么被神话了的地方,唯一另类的就在于他们并不希望人生只有一个伴侣,而我也是这么希望的,但西蒙娜和正常人一样,在萨特有了新欢之后也会吃醋生气。他们至少比一般人独立。
现今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保持经济独立,这是独立的资本。
2.
《人总是要死的》
“
世界可以分为个体自由,而每个个体自由却又都是不可企及的。
为了追求普遍的善,会引起恶的存在。善不是作为普遍价值存在的。
历史在前进,社会却没有任何进步,人们总是会重复着各种形式的暴力、压迫和不公正。
中世纪的时候爱情是关于反抗的故事,在我们这个时代它是关于自由的故事。
”
那时候他们喜欢骑车,可能是不得不骑车。萨特和波伏娃从巴黎逃走的时候骑了两千公里的车,波伏娃把脸割破了还掉了一颗牙齿。
那时候他们喜欢演戏,为了吸收写作题材,在酒吧门口,在公寓房间外。
十分混乱的男女关系。
3.
“
波伏娃后来曾力图建立一种跨越大西洋的关系,以调和她对萨特才智的喜爱和对尼尔森·艾格林的爱情这两者间的矛盾。
”
原来波伏娃把和萨特的关系看作事业。
感觉在波伏娃和别人的爱情里萨特就是在搞笑。他俩似乎就是互为备胎的关系。还是怀念他俩刚认识的时候或者二战的时候的情意绵绵。
4.
怪不得存在主义的信徒们都接受不了萨特和波伏娃居然就只是这种关系。他们似乎只是亲人,互相理解的亲人。大于友情,但又不可能是我们想象中的爱情。
但是,怎么说呢,爱情本就只是一个定义。
照我来看,他俩的结合算不上爱情的结合,没有什么爱情是真正能够保鲜的,除非你一直把对方看作他者。原本就没有什么能够被置之神坛的东西,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善男信女们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教父圣母跌下神坛,但能有什么办法?因为这就是事实。
萨特波伏娃式的爱情如今已成了可能,在许许多多忙于事业互相支持的人身上我们早就看到了可能性,相互扶持吗?对他们来说婚姻早就是废纸一张。这种爱情的弊病早就显现,早就不值一提。
他们也不过是平凡人而已,选择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选择成为偶像,成为幻象。
所有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成为一个作家就好了,不要成为偶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