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波伏娃

作者: 飞鸿 | 来源:发表于2021-05-08 09:03 被阅读0次

       

绚烂的生命

        波伏娃出生于1908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博览群书,具有极强的哲学天分。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思考。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足见她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她读书、思考、写作,热爱大自然,喜欢长时间徒步。她无视陈规陋习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探索哲学的问题,尤其是在与萨特贯穿一生的交往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不断激发她深刻的哲思。作为一名女性,她与萨特的对话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对于婚姻,两个人的看法一致,都不愿为了婚姻丧失自由,两个人一边拥有所谓本质的爱,一边不断地进入偶然的爱,她与萨特在思想上棋逢对手,感情上谁也离不开谁,他们都曾受到婚姻的呼唤,但最终他们仍然保留了自由的身心。

      波伏娃是少有的女性哲学家,她也写小说,通过情节和人物命运来阐释自己的哲学观点。

        波伏娃写道:每个人都想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寄托,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是在为他人奉献、为他人活着的过程中找到了寄托。但是,通过奉献来合理化一个人的存在的做法是有问题的。首先,如果你所有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对方是否接受一个他不怎么想要的东西上时,你为之奉献的对象很可能会厌烦你。而且,如果我们用奉献去限制别人的自由,违背他人的意愿,那我们对他人的奉献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暴政式的绑架。我们和他人的选择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光是追求自由还不够,如果想要真正地尊重自己的自由,那么也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必须以道德的方式去行使自由。

        我们必须去选择想要成为什么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每时每刻”都做出这种选择。

        作为女性,波伏娃对于自己的身份和女性在世界中的角色有着逐渐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女性作为第二性,首先是成为一个人,然后才成为女人,女性不应被贬低为男性凝视的客体,不应是为了男性的欢乐而存在的客体,而是不依赖于男性,有着独立思想和意志,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正在成长中的平等的人。在身体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在两性关系中同男性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物化。

        波伏娃在她生活的时代种种做法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她的《第二性》更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却引发了年轻一代的强烈共鸣。在《第二性》这本书中,波伏娃提出,女性应当拒绝被动顺从地接受非对等和互惠的男性欲望,而是应当在“爱、温柔和情欲”中与伴侣建立一种“对等互惠的关系”。国外旅行的经历让她意识到,公序良俗之所以看起来是必要的,也许只是因为大众都在遵守而已。

        在波伏娃生活的年代,中国的普通女性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没有权利接受教育,她们的角色仅仅是操持家务、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没有选择的权利,完全从属于男性。更别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了。而同时代远在法国的波伏娃已经在思考女性到底应该要什么,什么是平等的两性关系。可见教育才是女性走出愚昧无知的必由之路。只有在思想自由的欧洲才有可能产生波伏娃这样的奇才。我们的女性在辛苦劳作,卑微地为家人奉献的时候,波伏娃却已在为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而思考。

        波伏娃渡过了充满争议而又传奇的一生,她是女性思想解放的先驱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和个人价值做过深入的思考。她是自由的,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始终忠于自己的真实情感。我佩服她做自己的勇气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她把毕生的思考与洞见奉献给了世界。一百多年之后,她的作品仍然在影响着后人,可以说她是一座不朽的思想丰碑。

相关文章

  • 谈谈波伏娃

    波伏娃出生于1908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博览群书,具有极强的哲学天分。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自我和...

  • 灵魂的伴侣

    西蒙娜·德·波伏娃出生于1908年。波伏娃的外祖父曾是凡尔登银行家,后来遭遇破产和监禁,家道衰落。波伏娃...

  • 波伏娃

    这本《第二性》被誉为“女性必读的《圣经》”,大家熟悉的那句名言“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是后天造就的”,就来自这本书。...

  • 波伏娃

    波伏娃女性女性讲座。想要认识和了解波伏娃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读她的书,而她的成名作《第二性》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本书...

  • 诱惑,波伏娃

    女性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达到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

  • 波伏娃经典

    男人的幸运就在于别人迫使他踏上最艰苦但也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一切都促使她...

  • 《哲学家波伏娃》~【整理书籍分享1期】

    《哲学家波伏娃》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米歇尔.盖伊(法国),曾长期担任萨特、波伏娃创办《现代》杂志编委会委员。主...

  • 波伏娃|波伏娃和她的第二性

    有人说,女性是不应该读书的,女性读了书,便对自身和周围的一切产生了怀疑,产生了怀疑,很多历史上很多轰轰烈烈的运动就...

  • 读《李银河说爱情》

    今天读到李银河谈到单身浪潮。相爱而不结婚的情况被戏称“萨特-波伏娃模式”。萨特和波伏娃的这种亲密关系闻名遐迩,他们...

  • 那个年代,“人”还在

    1、1986年4月14日,西蒙娜·德·波伏娃因肝硬化逝世。整整六年以前,1980年4月14日,波伏娃终身的伴侣、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波伏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oy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