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醉卧故乡》解读
文/侯 珏
在1986年末,诗人海子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波动或说是转折:海子与初恋情人的爱情宣告失败。失恋的痛苦猛烈地撞击着海子的心灵,给他带来无法愈合的创伤。海子在其后的日记中第一次出现了自杀的念头。不堪爱情重挫的诗人开始大量饮酒,以求从中得到解脱。他这样赞美酒:“酒是人类的皇后/雨的母亲/四季的情人。”
1987年春节,海子回到了家乡。家乡的淳朴和自然,亲人们亲切的面容和温暖的话语,极大抚慰了海子受伤的心灵。“海子隔三差五地去亲戚朋友家喝酒,醉了好几次,也出了好几次洋相。”《海子传》给我们描绘了海子和老表们喝酒醉后的“洋相”:“醉后海子,象个小顽童,歪歪倒倒,硬想要回家,几个老表僵持不过,只好扶他回去,海子甩开他们的手,逞能地说自己行。他就一路跌跌撞撞,在经过水稻田边的小田埂边上时,终于栽进泥巴田,全身沾满淤泥,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这个“狼狈不堪”的诗人,不久后写下了《醉卧故乡》这首寓狂态、醉态于诗意的却饱含疼痛的优美诗句。
一
“大地/是我死后爱上的女人。”大地作为海子诗歌最重要的母题之一,是海子想象力和生命痛苦的承载。大地对于海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四季循环,日月交替的节奏牵动着他内心的搏动和呼吸。可以说大地是海子的生命、灵感泉源和心灵皈依的神庙。泥土的光明与黑暗、温情与严峻已然化作了他生命的本质。而海子对于土地最初的感受与触摸,最终的怀念与眷恋,便是他生活了十五年的故乡农村,他曾自称关于乡村至少可以写作十五年。故乡,是诗人灵魂的母体。海子关于故乡的诗具有一种回归母体、“回归子宫”的冲动。
与大地孪生的是黑夜:“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黑夜的献诗》)。黑夜是神秘力量的代表,它意味着遥远,它既保留了失望又隐含着希望。在黑夜的映衬下,生命的存在被强烈的对比出来(即自我意识觉醒),从而使灵魂得以飞升,痛苦得以缓解。“以黑夜为本”(《曙光》)的“王者”海子这样写道:
故乡的夜晚醉倒在地
在蓝色的月光下
飞翔的是我
感觉到心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辰
醉倒在地,头举着王冠
头举着五月的麦地
举着故乡眩晕的屋顶
或者星空,醉倒在大地上!
“故乡的夜晚醉倒在地醉倒在地”,其实是诗人醉倒在夜晚的故乡。这富于浪漫色彩的一句巧妙运用比拟、佯谬的手法,故意使词语错位而不伤韵律的流畅性,既达到陌生化语言的效果又很好的把夜晚与故乡融为一体。在醉意朦胧的诗人眼中,本该是温暖柔和乳色的月光这时变成了冰凉的蓝色,顿时天地间弥漫着神秘、忧郁和冷漠。在蓝色的月光下头重脚轻的“我”摇晃踉跄着,仿佛在飞翔,唯一能强烈感觉到跳动位于身体核心部位的心脏也由于血液里渗入了酒精而“醉倒在地”。肉体倒下了,灵魂也随之拥抱故乡——诗人的灵魂是王冠、是五月的麦地和故乡的屋顶——王冠是诗人“所热爱的少女”《十四行•王冠》、麦地是“背诵中国诗歌”的地方,而故乡的屋顶是岁月的重量。
二
大地,你先我而醉
你阴郁的面容先我而醉
我要扶助你
大地!
此为诗的第二部分,是诗人与大地的对话。尼采曾反复向世人强调要:“忠实于大地”要“返回大地”,“返回肉体和生命。”海子也一直把大地当成了“死后爱上的女人。”然而,这个作为万物根基,灵魂和理想皈依的大地,此时也醉了,醉得地动天摇,醉得贫瘠而阴郁,令人眩晕。在蓝色的月光下,有两个醉汉,一个叫大地,另一个叫诗人。诗人拥抱大地,对她大声吼叫:我要扶助你/大地!
多么响亮的呼声!这不是酒后狂言,而是天才的哲语。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得乡村牧曲日益与时代不合拍,整个现代商业社会犹如一个大市场闹哄哄,人们一步步走向颓废,自我失落,大众生活在一片文化沙漠上,人们离生命坚实的土地越来越远。诗人所深深眷恋着的乡土变得满目萧然,理想无处种植。对此,尼采感到自己是一个“被从父母之邦放逐了的”“无家可归的人”。他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病妇”①他“要把它推倒!”而海子没有这么绝望。诗人是精神家园的守护神,海子不能决绝大地而去,他要拯救大地,要把大地扶起!他要用诗歌的甘露滋润大地使之复活繁荣。然而,拯救谈何容易!“诗歌生存之极为自然或母亲或黑夜。”(《诗学:一份提纲》)这“自然”,就是黑夜里的一切,就是大地。海子说:“土地的死亡,迫害我,形成我的诗歌。”(《土地》)他发出追问:“大地微微颤动/我为何至今依然痛苦!/我的血和欲望之王/鼓!/我为何至今痛苦!/”(《太阳•土地篇•原动力》)诗人震撼天地的指问无人回答。难道,大地死了么?
大地的沉默宣告诗人拯救的失败,而诗人决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宁可承认是自己醉了,他开始含泪自嘲,孤独地。
三
我醉了
我是醉了 我称山为兄弟、水为姐妹、树林为情人
我有夜难眠,有花难戴
满腹话儿无处诉说
只有碰破头颅
霞光落满四邻屋顶
我的双脚踏在故乡的路上变成亲人的双脚
一路蹒跚在黄昏 升上南国星座
双手飞舞,口中喃喃不绝
我在飞翔
飞翔的是我心脏
我感觉要坐稳在自己身上
在自嘲中,海子表白了自己内心的冲突和所有痛苦。他是深深热爱着这土地的,不然他怎么能“称山为兄弟,水为姐妹,树林为情人”?但这爱没有人能够理解,诗人“有花难戴,有夜难眠,满腹话儿无处诉说”,更无人倾听。拯救大地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中被消解。海子的好友西川这样回忆道:“有一次他走进昌平一家饭馆。他对饭馆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老板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他(海子)的生活缺少交流,他的家人不可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②从现有的一系列回忆文章看,海子在昌平的岁月确实贫困而孤独,他曾有所表露:“月亮知道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麦地》)。因此, 比泥土还要累的诗人,“只有碰破头颅”而殉道。
黄昏,壮烈安详而和平。正如黎明之告别黑夜,黄昏将临来黑夜。黄昏,西方的霞光,意味着天国,意味着回归也意味着另一种诞生。诗人这样礼赞黄昏: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爱情保持一生/……再不提起过去/痛苦与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黄昏华美而无上。”(《秋日黄昏》)
现在,在霞光落满四邻屋顶的黄昏,狂醉的诗人被亲人搀扶着蹒跚在故乡的小路上,他挥舞双手,大声歌唱,仿佛在飞翔而升上南国星座.这里似乎是谶言,两年后,在山海关,也是黄昏,海子殉入太阳。
由夜晚而黄昏,整首诗在这里突然时光倒流,呈现一幅明亮富于浪漫色彩的图景。这与“醉卧”的逻辑并不矛盾。海子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幻象丰富,因为他说他“有太多的话要说。”他说“这些元素和伟大的材料的东西总会涨破我的诗歌外壳。”(《诗学:一份提纲》)。
四
故乡,一个姓名
一句
美丽的诗行
故乡的夜晚醉倒在地
至此,诗人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因为他已经往上飞升,平稳的飞翔,飞上了南国星座。诗人由醉而超脱故乡,超脱大地,他位于故乡的上空。夜晚的故乡醉卧在大地上,群山间,村庄的点火连绵,星星点点,远远望去,犹如闪烁着的美丽的诗行。故乡是如此的安详,她富于诗意,她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恶意;故乡的人民世代繁衍,平静的生活,与世无争。故乡的夜晚醉倒在地,和大地融为一体……
这首《醉卧故乡》是海子的《诗人叶塞宁》组诗中的第八首。笔者认为在整组诗中,这一首最具有中国味,最能体现出迷狂的“诗的状态”和赤子撕心裂肺的大痛与大爱。“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写不完的永恒母题,故乡的意味和意象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酒”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熟悉的意象,有些时候甚至就是诗或诗人的代名词。因为注意吸收民歌,海子的很多抒情短诗,都有非常大的跳跃感,语言明快舒畅,意境壮观而澄明。这首作品却是一个另类,就因为它意境背景的黑暗,蓝色的月光和红色的霞光充满天地又强烈得几乎令人眩晕,上真是一种迷狂的状态。诗人自言“我醉了/我是醉了 我称山为兄弟、水为姐妹、树林为情人/我有夜难眠,有花难戴/满腹话儿无处诉说”充满无限绝望,看似几句醉话,却一字一滴血,饱含撕心裂肺的大痛与大爱。
从诗歌艺术上而言,《醉卧故乡》也是海子所有抒情诗中酒味和用情最为浓烈的作品,因为意境背景在夜晚,所以意象的空间被紧紧扣在一团,词语虽然有跳跃,却总归为一个“醉”字服务,醉又为诗人把自我融入“实体”服务。相信每个喝酒醉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酒力使人的思想和感觉变得混沌天真,超脱烦琐的世俗,醉的状态甚至是比人理智清醒的时候更为接近本真的状态,因为醉的时候人的理智极度减弱,相反人的直觉又极度增强,而诗性直觉则是“存在于人的灵魂的最高地带的一种纯精神性的活动”③,具有超强的认知性和创造性。大醉的诗人曲卷在夜晚故乡的大地上,一如一个婴儿曲卷于母亲的胎盘里,又如一颗即将发芽的种子在对土地深情倾诉。这样的诗歌境界(状态)正切合海子在其自印诗集《河流》原序中所作的诗学观点,我称之为实体论:1、“诗,说到底,就是寻找对实体的接触。”2、“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唤和一种微微的颤抖。”3、“实体就是主体,是谓语诞生前的主体状态,是主体的沉默的核心。”4、“实体永远只是被表达,不能被创造。它是真正的诗的基石。”5、“诗不是诗人在陈述。更多的时候诗是实体在倾诉。”在这首诗中,海子以“醉”的姿态“触到真正的粗糙的土地”,他把自己当成土地之子,“醉卧”下来以接近实体的“核心”,并代替实体在陈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