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80后都欠了一屁股阅读债,尤其是理科生。
我就是一个典型。
1984年,我出生在一个闭塞的小县城。
小城虽然闭塞,但我幼年时代对知识的渴望还是很强烈的。也许正因为闭塞,所以才越发憧憬外面的世界吧。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我早已毕业、工作、结婚、生娃,在一座大城市里每天忙碌,奔波。
但我仍然记得小时候躺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一千零一夜》的情景。那是我等待了许久才借来的图画书,如获至宝。
我仍然记得躲在房间里偷偷看小说,后来被老妈发现,盛怒之下她把一本书撕烂的情景。
我仍然记得每次逛县城唯一的新华书店,从一排排的书架前走过的情景。那时对我来说,仅仅看一眼那些中外经典著作的标题,都觉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似乎每一本书都预示着一个未知的世界。每次逛完,我总要带一两本回去。慢慢地,我的书架竟满了。
然而,很多书,最后都成了书架上的摆设。
有的是因为自己年幼,读不懂,束之高阁了。
有的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弃了。
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时间看,遗忘了。
我仍然深刻地记得,从初中开始,每天起早贪黑,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除了中午回家匆忙吃个午饭,几乎所有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做试卷。
这种状态在进入高中的理科班之后变本加厉。课外阅读在那种情景下对一个智力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来说实在太奢侈了。而且,也得不到重视。我记得班上一个成绩很好的男生,连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都没听说,我当时惊呆了。但又如何呢,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优等生,只要他记得语文课本里出现过的作者就好了。而我,因为理科头脑的缺乏,只好把所有时间扑在数理化上,因为即便语文得了满分,也是进不了好大学的。在此情景下,课外阅读显然属于不务正业了。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在本该大量阅读的黄金时期,我成功欠下了一屁股阅读债。
进入大学之后,懵懵懂懂的我发现跟身边作为文科生考进来的同学相比,显然有很大一截差距。因为我们高中的历史、地理等课程通通取消了。这类书我们“理科生”是碰都不碰的。
所以,当大学老师在台上讲解各种专业名词和术语的时候,我只认得那几个字,完全不能理解其内涵。当研究生导师问中国一本古典小说的历史观时,我也是尴尬万分,因为只闻其名,未曾详读,谈何史观?
其实,早就该还债了。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女儿大了,马上到了自主阅读的年龄,不还不行了。
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孩子重复自己走过的弯路。我不希望有一天,我要苦口婆心劝孩子读一本我自己未曾从中受益的经典。我不希望有一天,当我的孩子想跟我讨论莎士比亚时,我无言以答。
我希望有一天,在我的孩子求知欲爆发的时候,我能牵着她的手,把她带到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面前,向她一一介绍,如同我认识许久的老朋友。
所以,该还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