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办公楼四周静寂无声。上午忙完杂事,不知不觉已到了九点。真想去环山路走走,可心思难以从简书分离出来——每天该看的简文还没看。
倘若还不读,何以安得下心?一个半小时总可以了吧?
随即点开蒋坤元 老师的文《书生脸面》,好一个让我好奇的“书生脸面”,写什么呢?
原来蒋老师写了自己的一些为人处世的观点,他以书生自称,特别低调地避开了自己的作家、小说家、企业家等诸多头衔的身份。
此文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实用的观点,姑且让我们一起细品。
第一,于生活中,蒋老师说自己就是一介不讲情面的书生。
他果敢地亮出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牌子——不为那些无意义的吃喝玩乐,不为那些所谓的情面去浪费时间。
于简书,他打出又一不合常规常情的牌子——用他那高权重的大拇指为那些极力发光的小白们点赞。
庆幸的是,我就是小白中的一个,蒋老师就是我的贵人。
向高端优秀者靠近,让自己成为优秀中的一个,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
我算是一个喜欢码字筑文的人,简书昵称为白弧星,既然已沾了白的光,当然想做一名纯粹的正能量的小白,也算是沾上了书生气吧?
第二,蒋老师谈他的真性情就是书生脸面。
他说,我只是一个私营企业主,我也在追求剩余价值商人,可为什么大家称我为老师呢?
这个问题,自有粉丝们的答案。
探索幸福密码说蒋老师虽是商人,但没有铜臭味,儒商。
还有:
“佩服蒋老师真性情,句句踏实。”
最欣赏评论栏里的27楼苏随心的留言:
“恭喜老师又一本新书出版!老师是传奇,无论做人写书都是大家的楷模,尊称老师,一点都不为过!实至名归,也是心甘情愿的!我一直觉得,一句“老师”都难以表达心中的那份敬爱!”
还欣赏又笨又迷糊说的,他说:
“我遇到的有书卷气的老板不多,从您的文字中也能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师”这个称呼,您当之无愧。”
个个都叫他老师,名至实归呀!而我,叫蒋老师为自己的恩师也不为过。
如果没有蒋老师的文字,没有他的再三鞭策鼓励,我哪有那么多的感想感动要写?哪会在简书里不知不觉地就留下了这50多万字?
在这一生的学业生涯里,我写的字加起来恐怕都没有50万。
怎么又说起这个字数了呢?实在是,每每想起,我感慨万分、感激于心。
蒋老师以他传奇的经历、丰富的阅历和质朴清新、真挚动人的文字打造了当代乡土著作等身的作家代表人物的响亮牌。
他因此成为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偶像,成为了简书清流的中坚力量。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无私无畏的精神为船桨,以经得起千锤百炼的人品和清新内涵的文品为大众的诺亚方舟,他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载着小白们,走向各自的彼岸。
不管梦想有多远,花开的时刻,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小白们,有半途而废的,但更有无数努力向前,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
不管成功与否,追求的过程是无憾、无悔,是美好!
蒋老师谦恭地说,他也是一个追求剩余价值的,是个私营职业主。
可谓是,君子取财有道,赚钱需智慧、低气和实力……
事实上,蒋老师就是儒商一枚。
他每天都是那么的文思泉涌,如山涧清泉奔流不息;诗兴、激情随时涌上心头,他的书生情怀就一直都没曾停歇过。
蒋老师如此痴痴地爱着写作,还有两个厂要管理,当然感觉时间不够用。
怎么办?他只好克扣自己的睡觉时间——每天凌晨两点半左右开始写作。
你说,这么珍贵的时间,他怎么会用于闲聊、吃喝玩乐中?
买简书钻赚不赚钱,对他来说没啥好顾虑的,他只为深爱着的文学之路播撒些种子,让它们自然开花结果。
“勿以物喜,勿以已悲”,这是蒋老师处世为人的一贯作风。
蒋坤元老师何此只是我们的老师?
他一直是简书灯塔尖上最璀璨的指示灯,指引简书小白无数。
他领我们也爱上了写作,爱上了简书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