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要分享一个印象非常深,一直想要改编成电影的长篇故事~
“我曾向无数人敞开过我的身体,却从未向任何人敞开过我的灵魂。”
弗兰辛·瑞福尔,这位堪称美国版琼瑶,曾获得过基督教小说奖,ECPA金奖,杰出文学天才奖的言情小说家,曾塑造过无数经典。
印象最深的,还是她无比细腻的笔触塑造的一部长篇小说《谁可以这样爱我》。
立足于淘金热的大背景,瑞福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旧金山当红妓女和一个农夫之间一个感人至深,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
希望与绝望
一个人的人生究竟可以多坎坷?
女主人公安琪儿,是一位被上帝抛弃,被命运无情践踏的女人,作为第三者的孩子,她从一出生就裹挟着黑暗。
仍旧懵懂的幼儿时期,她便目睹了他虚伪的父亲如何利用完自己的母亲又决绝抛弃,随之而来的,她可悲的母亲如何迫于生活而堕落风尘,又如何在脏乱中惨死,她曾亲眼目睹他的继父如何被血腥地谋杀,也曾亲眼见证一位看似高贵的“公爵”人性中所有的变态和扭曲。
她曾被贩卖,被强奸,被迫堕胎,被迫成为娼妓。
从她的孩提时代开始,她的每一步都在眼睁睁地目睹自己的天真,懵懂和憧憬如何被践踏和摧残。
她曾经满怀希望。
8岁时,第一次拥有了美丽的衣服,明朗的房子和可口的饭菜,她误以为是天堂,殊不知人性的丑陋远比地狱更加黑暗。道貌岸然的“公爵”买下了她,也在她为突然的富足惊叹的同时,强奸了她。她曾怀孕,却被迫堕胎,甚至被迫做了绝育手术。
可她仍对生活抱有希望,她相信只要摆脱了“公爵”,人生便可以重新开始。
忍受了八年的虐待和折磨,她终于成功逃走。
可逃难的船上,有几百个男人而只有三个女人,她只有两种选择,选择被强奸,或者成为妓女。
她选择了后者。幻想着为日后的美好生活赚取第一桶金。于是凭借无与伦比的美貌,她赚的盆满钵满。
可却忽略了人心的嫉妒。
就在她看见美国新世界的一刻,她遭遇了抢劫,她被无情地殴打,虐待,又像条狗一样被扔在路边。
有人发现了她,将她救起,却是个以公爵夫人自居的老鸨。迫于生存,她又一次重操旧业,竟然成了艳名远播的当红娼妓。
女主人公安琪儿曾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孩子,对生活抱有幻想,渴望亲人的关爱。可生活却一次次对瘦弱的她施以铁拳重击,她弱小的灵魂还未来得及生长便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微薄的希望,也在一次次暴风雨中变成了绝望。
她麻木地活着,活成了一具性感美艳、男人趋之若鹜的行尸。
直到人群中,他遇见了一个男子,一个贫穷的农夫-迈克尔。他买了她一夜,却只是坐着观察,尽管她万般引诱,他却无动于衷。
这个男子倾尽家财,为她赎身,带她回到了家徒四壁的乡下。
怀疑使然,她不再相信善良。为了让他放弃,她故意引诱他的朋友与她通奸,并利用他成功逃跑,以农夫妻子的身份再度卖淫。
可他将她找了回来。他教她务农、教她待人处事、教她如何重拾生活的勇气。可灵魂遭受重创的她早已没有了对希望的信仰。所以她回报以再次逃跑。
可男主人公又将她带回。他接纳她的一切,试图修复她的创伤。她终于被感动,可她做过绝育手术,给不了他想要的家庭生活。他是上帝忠诚的使徒,可她不仅是个淫妇,还曾因报复父亲而乱伦。她感到无比自卑,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于是第三次逃离。
直到偶然间帮助了有着同样悲惨遭遇的妓女,才终于顿悟,踏上了山高水长的漫漫归途……
罪恶与救赎
女主人公一生跌宕,起伏的人生,仿佛是绝望针对于希望的压倒性博弈,令人心疼、也令人窒息。
天真无辜的她为什么遭遇至此?
根本上或许要归因于淘金时代的历史背景所滋养着横流的物欲。
在这勃勃生机的欲浪冲击下:男人醉生梦死,女人虚荣拜金,道貌岸然者暴露自私,谦谦贵族张开獠牙,人性的劣根性一一被放大,也在放纵中变态扭曲。
安琪儿的父亲、嫖客、公爵、老鸨、迈克尔的朋友。他们都是故事中的反面形象。
他们分布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却是一样的自私虚伪。
他们有的曾经天真、被欲望和伤害扭曲成了冷酷阴暗,可不自知地又创造了另一个恶性循环,用同样的方法,扼杀着别人的良善。
他们中有的仅仅是被活着的本能驱使,为生存而卑微挣扎,本值得同情,最终却营营于私欲而变得道德沦丧。
安琪儿的命运正是被这样的罪恶操纵,不得解脱。
直到男主人公迈克尔的出现,一位有着坚定信仰,拥有高尚品质的农夫。这个男子用他对上帝最朴实和忠诚的信仰一次又一次为被罪恶奴役的安琪儿带来了救赎和解放。
然而人心薄弱,尚且不能克服固有弊端,又如何与时代的风潮冲击对抗,拯救被碾碎零落的灵魂?
答案必然要借助于更广博浩瀚的力量-信仰。
囿于安琪儿的固执和叛逆,迈克尔不止一次曾想要放弃,可上帝对于众生的怜爱和他由之而生的包容让他坚持,他无数次失败,却凭借坚定的信仰继续前行。
而女主人公安琪儿,她母亲生前曾不止一次祈求上帝眷顾,却依然凄惨离世。从那一刻起,她背离了上帝,放弃了信仰,遭受了种种伤害和黑暗。看透了世态炎凉,她绝不可能相信爱情。
可迈克尔·何西阿还是让她明白,世间是存在爱的,不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更辽阔宽广的上帝之爱,等待着去救赎着所有丑恶。
迈克尔的爱和信仰带她重塑了完整的心灵,带她重拾了信仰,完成了自救;也支持着她帮助了更多像她一样沦落风尘的女人,救赎他人。
在此之前,她从未得到过自由,她的灵魂一直残缺不全,直到这一刻她的灵魂才终于变得完整。
当所有黑暗落尽以后,背上自由、感恩、爱恋和彻悟,走向了平静幸福的余生。
感悟和尾声
作为言情大师,瑞福尔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的信仰几乎贯穿她的整个文学生涯,也因此赢得了许多宗教文学奖项。
对于非宗教徒来说,这个改编自《何西阿书》长篇故事,或许有些过分夸大信仰的力量。尤其是安排虔诚的上帝使者迎娶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而过分“黑暗”的情节,也使看惯了小清新的人心弦震颤。
可若非如此,又怎么能突出救赎之路的困难和震撼?
黑暗中迷失地越久,才懂得珍惜,光明的来之不易。
物换星移,百年前的淘金浪潮与当代社会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们中或许有些人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顶着生活残酷的压迫而卑微的挣扎,在希望和绝望的博弈中求生,在堕落同流合污与孤芳自赏的两难中痛苦不堪,在人情的冷漠虚伪和利益驱使下变得不择手段。
我们真的自由吗?我们的灵魂如初吗?我们需要救赎吗?
在原著的后记中,作者这样写着:“有很多人在为生存挣扎,很多人在爱的名义下被虐待,许多人被献到享乐的祭坛上,但是,尘世所提供的自由总是虚假的。总有一天,许多人觉醒后会发现,他们被罪恶奴役,被困在谎言和黑暗中,但又不知如何逃生。他们和我过去一样,想成为自己的神明,但是最终会发现,他们沉沦失丧,陷入绝望和可怕的孤独。正是为了这样的人,我写下了《谁可以这样爱我这本书》。”
仍然记得顶着头皮逼迫自己读《飘》时候打的瞌睡,却对这本475页的长篇小说欲罢不能。对于信仰科学的团子来说,从不能理解宗教信仰者的坚定力量。但瑞福尔的文字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能将人内心的每一处细腻温声地征服。
不是说服我们去坚持一种信仰,而是在触碰到心中每一处柔软之后,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坚信,无论我们深陷何种泥淖、处于何种境地、遭遇过何种伤害,我们都可以走到梦想的另一端,拥有自己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