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此文编辑于4月27日,并同步发表在公众号。),当我坐在桌前,打开数据网,看到了关于历史上的今天的一则新闻。
我突然想起来,曾经有个美好的女孩子,本可以拥有光明的未来,却永远定格在了2017年的今天。
说起来,时间过得真快。
快到没有几天,鲍某某涉嫌性侵案关注的热度就大大减少,“n号房事件”的关注者也大大降低,北京国贸地铁口男子欲施暴事件也逐渐淡去,各类高校性侵案件更是没有什么热度可言。
而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悲剧仍在上演,我们却正慢慢地将施暴者推出这个声讨圈。
无辜的人在遭受水深火热,作恶者在狰狞欢笑,而我们,音量逐渐下降。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图源:Pexels01
说实话,《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我并没有完整的地阅读下去。
不是没有耐心,而是不忍心。
所以,对于要不要写这篇文章,我也非常犹豫。
就像林奕含在小说后记中说道,她怕消费任何一个房思琪,也不愿伤害她们。
我也不愿意被人认为在消费受害者,可是,就这么保持沉默,就这么默不作声,无所作为,事情就会好转吗?
我不这么认为,即使我的力量很小。
02
受害者有罪论? NO!
很久以前,在我第一次从新闻中看到关于性侵的新闻时,我有些不解,为什么会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情?
我在网络搜索,许多年前,网络上的施暴者会用受害者的衣着、言行来为施暴者开脱。
我觉得很可笑。
难道你走在大街上被陌生人打了一拳,会自责自己不该出门,而不是追究打人者的责任吗?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不会忍气吞声,无论是文明手段还是暴力手段,他们都会去追究对方的责任。
仅仅只是身体上的暴力,都会让人难以忍受,更不要说性侵会给受害者带来多大的伤害,起于身体,痛至灵魂。
要知道,性侵总是与暴力同时存在。
我知道,用言辞说服那些“信仰”受害者有罪论的人有些无力。
那么,事实呢?可以让他们信服吗?
比利时曾经举办过一场展览,主题为“what were you wearing?”。
展览的物品,是受害者在不幸遭遇性侵时所穿的衣物。
普通的衬衫,普通的长裤,普通的家居服,普通的受害者,怎么能成为残忍暴徒施暴的借口呢?
受害者有罪论,荒谬至极。
03
受害者,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们总喜欢用幸存者偏差去理解问题,总觉得那些受害者离我们很遥远。
比如这次疫情,最初武汉情况渐趋严重时,镜像君所在的地方就没有多少人重视,总觉得那是在武汉,很遥远。(其实也没有很远,镜像君的所在地是湖北的邻省。)之后的情况我们也都很清楚。
又比如最初我们国家爆发疫情时,某些西方无良政客、媒体唱衰、诽谤中国,各种冷嘲热讽与栽赃陷害,如今却陷入了疫情爆发的困境之中。
当你真正和身边的人交谈时,你会发现很多人都碰到过性骚扰,或语言、或肢体、或男生、或女生。
所以,我们不要觉得性侵这件事离我们很遥远,受害者,只不过是每天逼着自己戴上“伪装”的面具,用力地去生活罢了。
而当他们试探性地想向我们诉说时,却会被误认为“开玩笑”、“小题大做”。
下一次,试着去相信,试着去努力。
如果他/她是你的朋友、家人,请不要觉得这件事情很丢脸,真正失去尊严与贞操的,是那些施暴者。
他们已经失去了免遭暴行的运气,不要再让他们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04
受害,无关性别
碍于狭隘的观念,我们之前总认为性侵只会发生在女性身上,其实,男性也遭遇过。
我们不能因为施暴者以男性居多就认为男性不会受到侵犯,
也不能因为女性容易受到侵犯就忽视了她们也会犯罪的可能。
女性在体力上处于弱势,这是不可反驳的事实。
但是,即便如此,也一定不能,伤害她们。
这样的案件也许还会发生,但我希望,越来越少,发声的群体,越来越多。
我不愿意再看到下一个素媛,下一个房思琪,下一个受害者。
05
最后,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歌曲,
Lady Gaga - Till It Happens To You。
Till it happens to you, you don't know how it feels
它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不会知道那种感觉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幸福。
作者:镜像青年
图片:Pexel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