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孩子不知道哪些是他可以决定的。好像有时候他可以决定,有时候不可以,他的决定也可能随时被粗暴地否定掉。只因为不符合父母的判断或意志。那么,他索性就不要决策好了。
2.放任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他根本无须判断。他可以为所欲为,只要父母能承受。
3.信任与放任的区别在哪里?放任的反义词,不是信任,而是控制。信任与放任的区别在于,信任,包含了一种不妨碍主体的深度支持。这种深度支持由两样东西构成守护与支持。守护,就是设立边界,帮孩子排除不必要的本质的危险。在这个定义中,父母就是我以前说过的“麦田守望者”,防止孩子摔下悬崖。这意味者父母是孩子的底线,有些事,孩子是绝对不能做的。例如,你不能偷偷拿别人的东西。支持,就是传递期待,进行引导。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当然也包括心理支持。错了没关系。举个例子,孩子的人生就像一辆车,你不能替他开车,必须让他自己驾驶,做一个安静的副驾。比起成绩,我更关心你是否热爱知识,是否为这份热爱付出了努力。孩子当然知道自己有责任,你指出来无益,反而会引发其对抗自贬,逃避或自我辩护的行为。一个孩子的良心或责任感是在反省中逐渐生长起来的,你的指责会损害他的良心,让孩子的道德世界日益盐碱化。
4.“我错了,但你何必说出了羞辱我。”这是人格教育中的一个奥秘,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我们只是提供榜样资源,对话,然后请等待。
5.归责于能力而非态度,是一种解释风格,威力无穷。不着眼于责备而着眼于解决问题。
6.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幸福是被成就感驱使的。
7.孩子在班级的位置会影响孩子的内心,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成绩越高的孩子越自信,越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意志力也越顽强。
8.考试能够反映出一个孩子的思维品质。所谓的马虎,看错了,审题不清,从表面上看是不认真,但从本质上看,更多的是思维品质的问题,孩子思维混乱,缺乏秩序感和逻辑性,就会导致丢三落四。
9.学校只管学习,你就教娃做人,教他怎么说话,怎么与人相处,要有礼貌等等,从阅读和教养中孩子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并且智力也会得到发展。
10.孩子出现了问题,积极的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来看看是哪里不行了,一旦聚焦于问题本身,焦虑就消失,孩子努力也就有了方向。找出问题,制定方案,获得成就。这一过程的最大意义在于自我负责,不断超越的精神,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意志力。孩子喜欢自主的感觉以及深度学习,只是不知道怎么做,所以需要有人引领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