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春秋争霸

作者: 爱唠嗑的馒头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23:56 被阅读0次

    一、春秋

         西周自周幽王死后,其子周平王即位。由于镐京遭受战争破坏,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至此,西周结束,东周建立

         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1]”。

     春秋五霸

    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

    齐恒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

          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 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南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的次子,为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卫昭伯和宣姜之女)所出,因此,兹甫是嫡子

    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


    二、战国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战国七雄

          由于郡县制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文案来源:中国通史

    上集链接:点击文集-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春秋争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eq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