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难真正去改变一个人。
所有的改变都需要当事人自己发自内心的认可,然后去尝试,去接纳改变带来的不适和痛苦,最后蜕变成他自己认为该成为的样子。
不过,我们可以影响对方成长的方向,只需要两个工具——批评和称赞。
前者是剪刀,后者是生长素,前者压抑甚至切断成长,后者促进甚至加速膨胀。
对任何人,这两个工具都适用,特别是孩子,高普尼克在她的《园丁与木匠》里把这个比喻用到了极致——父母就应该像一个园丁,看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自然生长,只要不被蛇鼠困扰,不被昆虫伤害,最后它们长成的样子,就应该是他们最美好的样子。
而我们大部分父母,其实在做一个木匠,总是用他们多年来的木匠技艺,多年来的木匠审美,想要把一块木料雕刻成他们认为的样子。
而这两种身份的关键,就在于批评和赞扬两个工具的使用方式。
成年人之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独立性,就算团队里leader和员工之间,协作也只是有限的协作,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拒绝,也可以辞职。
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孩子对于父母天然的依赖,加上天然的信赖,等于给了父母一个特权,一个他们恣意影响孩子成长的特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我们所在的教育体系下,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是用“不”这个否定的方式来引导,而不是“对”来引导。
“不”或者“批评”代表的是否定,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引导,最后的目的都是标准化的人才。——不符合标准答案的解答,都是错的。
而优异型的人才,靠的是赞扬,是有策略的引导,去发现人才的亮点,并把这个亮点发展成特色,发展成核心竞争力。
并不是说标准化人才不好,在教育资源有限,在社会岗位模式化的工业时代,标准化的人才意味着稳定性,意味着确定性,意味着能和机器完美的配合,并输出自己的价值。
但是时代在变化,当工业化进入4.0以后,机器自己已经可以标准化了,他不在需要标准化的人才和它配合了。
这时候需要的是个性的,优异的,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的是特色,是与众不同。
所以,不管是当父母的,还是当leader的,当你想要去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的时候,需要的去平衡一个人内心渴望和外在的能力需求。
是发掘内心的渴望,并去激发他的成长?
还是压抑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让他变成一颗螺丝钉呢?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是一样,在人际关系相处中,批评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行为,它除了能满足你自己的优越感以外,并没有一点用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局限,每个人也有每个人性格差异,你认为所有对的都是你认为,就像我今天写的这些,只是站在我此时此刻的视角而已,换个人,换个视角,这个观点也许就是错的。
而反过来,赞扬却是一个人际圈里的万能利器,不仅能帮你交到朋友,还能帮你消灭傻X。
因为对付傻叉最好的办法, 就是使劲的称赞他,让他膨胀成一个大傻叉,迟早有一天他会遇到另一个大傻叉,然后就像消消乐一样,BIU的一下,他们都被净化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