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催眠师简真系列故事
小悠跟简真说,她最近陷入一段比较难相处的工作关系,对方常常激发她的愤怒,令她要么想攻击对方,要么想立刻逃离。因为是工作关系,暂时无法切断联系,所以她来找简真聊聊,寻求解决之道。
对方是小悠的上司,他经常指出小悠的错误,指责她工作的不足,用不耐烦的口气倾泻他的坏情绪。
简真给小悠倒一杯柠檬红茶,小悠一脸哀愁地用小勺翻动那片柠檬。“离开这个公司我立刻删掉他!一秒都不会耽误!”
简真看着小悠,眼神平和宁静。“观照一下,你心里的愤怒来自于哪里?”
“因为这位上司的指责,我总是想辞职,夜晚睡觉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没用,为嘛为了钱现在无法辞职去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事情,为嘛要跟负能量爆棚的人天天相处?越想越觉得自己现在混得太差。我应该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环境。”小悠说完,一滴眼泪流出来,“我明白了。我的愤怒来自对当下自己无能的无力感;想挣脱又暂时无法挣脱的无奈感。”
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我们并不因经历本身带来的冲击而受伤,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我们“受到创伤”。这句话来自于《自卑与超越》一书。
领导对你的批评指责固然让你不爽,由此引发的你对自己的攻击却是你“受到创伤”的原因。
简真请小悠讲讲她的童年。
小悠的父亲是一位严厉的军人,小悠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表扬过她,母亲性格懦弱,沉默寡言,父亲的工作压力很大,对母亲和小悠还有小悠的弟弟,总是批评。
父亲去年已经去世了,在医院期间还在不停地批评医生批评家属。
“他离开后,我心里终于感觉轻松,没有一个随时会指责我的人了。这种对父亲的离开感到轻松的感觉,让我很有罪恶感。不久我调换工作岗位,遇到了现在的领导。”
简真接收到小悠发出来的讯息,是小悠的内在吸引了总是批评她的人。简真并不直接这样说,心理治疗师的作用是引导案主自己探寻真相,激发案主内在本来就有的力量。
一个人内心的负面记忆像一个一个钩子存放在内心深处,当遇到与过往类似的情境,自动会触发当年不爽的感受,“现在的事件”挂上了“过往的感觉”。
“领导批评你不认可你的感觉,以前出现过吗?”简真问。
小悠想了想,“跟我父亲批评我感觉一样。我读书、选专业、去哪个城市,跟谁结婚,好像我父亲从来都没满意过。”
“有没有可能,他不满意的并不是你,而是他自己。”
“这......我知道他本来在部队会升大校,却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没升上去就退休了。”
有心理研究认为,跟上级的关系常常会是跟父母关系的投射,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是权威,在工作关系中,领导是权威。
“我总是感到非常愤怒,当他用指责和不耐烦的口气跟我说话时,我心里燃烧着熊熊怒火。”小悠哭着说。
简真告诉小悠:
“愤怒是一种正常、健康的情绪。尊重你的愤怒,将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最具解放性的改变。”
“你要理解你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如果你确切地知道什么让你生气、你在和谁生气,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场与事情的重点,以及该如何在情感上加以处理。”
发现自己的“愤怒方式”,识别是什么原因触发了自己的愤怒,修正消极攻击型行为,转变投射攻击型愤怒方式。
同样面对别人的愤怒,你也可以识别对方愤怒的来源,从而更好的应对。
而对于所有的批评、攻击或辱骂,都有两种健康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一是自信型愤怒方式。
直截了当的对让你愤怒的人说出你的烦恼:“你这样做,让我很生气”。
摆脱受害者的形象,不要用责备、挖苦和蔑视的态度对你愤怒的对象进行情感虐待。但一定要声明:你在以后不会再容忍对方这样伤害你的行为,坚定地树立你的立场:“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么做。”
二是沉思型愤怒方式。
在愤怒的当下,关注到你内心的潜在情绪,告诉自己“的确,我真的很生气,我可以这么生气”。给自己一点时间平静下来。
关注愤怒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我如此愤怒?是完全是对方的原因吗?有没有我自己的原因?”,思考“我的愤怒想要告诉我什么”“我可以学到什么”?
将愤怒视为自己的老师,并避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最后,最高级对待愤怒的方式是 —— 转化。
我们可以将愤怒转化为支撑自己生存和自我实现的强大内在力,激励自己完成更多的目标。
《犯罪心理》中 BAU(行为分析科)Boss艾伦·霍奇,从小就有一定程度的“反社会人格”,因为被抛弃,他内心压抑了太多对他人的仇恨。但他没有因此去伤害他人成为杀人犯,而是把这种愤怒转化到侦破案件的过程里,成为最顶级的连环杀人犯专家。
托马斯·摩尔说,愤怒,给予你力量和动力,让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具有创意,每一分钟都能表现出你自己的风采。没有愤怒,你就会在不适当的地方屈服,就会手足无措。
无论如何,尊重你的愤怒。这样,你才有可能,超越你的愤怒。
而学会表达愤怒后,你发现自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 一个全新的、更真实、更有力量的自己。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