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怕疼
最近在看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
很新鲜,看着看着时不时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好几篇文章里他都提到亨利?米勒,推崇的原因不但是亨利的思想、文笔,
还有一个也许是因为亨利“难得的是一直到老都是流氓”,
有点无端地想揣测冯唐的理想会不会是要当一个“老流氓”?应该,也期待看看他的小说会是怎样的。
很坦诚,喜欢直白真实的文字。想年少的姑娘时候,会害羞看到的字眼,确实是生活的真实面貌。
那些优美缠绵充满仙气充满明媚的阳光的文字,温暖是有的,但多少有点苍白无力了。
坦诚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对别人坦诚,对自己坦诚,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人喜欢美好的事物,美化生活感动自己从而美化自身,从而在粗糙的生活里得到奖励的小红花,
是一种自我安慰么?这会不会是美图大行其道的一个理由?
一个中年男子的文字,有其独特的味道,有臭牛逼,有自负的幽默,有犀利的真情。
我想这肯定是时间沉淀下来的。阅历的东西着急不来。学识与时间不一定是正比的,
但就像美酒没有一定时间的发酵与暗藏就不能完全散发其中的美味一样,
时间会让懂得体会生命的人散发不一样的光芒。
看散文,思绪是会混乱的,不一样的主题不一样的表达不一样的感悟,仿佛毛线乱了纠缠成堆了。
便也只能记住某一两句话。这样也算是收获吧。
譬如,“天大的理,抵不住自己喜欢”。说的真对啊。
道理条条框框的,可能规规矩矩做人,
却在某日喜欢上“不对”的人,抵不住的就是心中的喜欢吧;
大家说你该去努力引用该有的关系去弄个公务员职位,稳定收入好,你却偏偏只愿做个忙碌的打工者;
大家说你该安定下来有个正式的工作,你却偏偏只愿做个自由职业者;
在选择的时候,若非选择太过对立或者环境太过决绝,
在周全的道理分析面前,还是一样会顺从内心的决定,是不是可以算“幸福,随你的心”呢?
譬如,谈写小说,认为好小说“需要内在的愤怒、表达的激情和找抽的渴望。我们文人怕疼。”
这是冯唐认为中文小说比外文小说逊色多了的原因,我们怕疼。
某人似真似假地对我说过,你文笔挺好的,可以去写小说啊。
我说我不行,我懒。
其实更真的原因是我怕疼。不喜欢码字的人不会感受,文字是一种鞭打,在剖析内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阴暗与丑陋,码字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触及到,可以面对或回避,
但总归难逃某些痛苦与羞耻。或者是,你可以码出很美很暖很平和的文字,传递给他人,
而内心来过的海浪只有自己明了。
我们怕疼啊,到某个阶段,抑或跟时间没关系,某种性格的人,
更喜欢平和的心态,期望过温润偶有喜悦的日子。
活着活着就老了
胡乱地看完最后一页,然后发现:咦,没了?最后一页了?
本来以为要好久才能看完,不知不觉就到最后一页了。
很多事情是不是也会这样,本来以为还有好长时间才能到尾声,
然后尾声就悄然而至?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书名希拉平常得很。
内容的话,不走寻常路,不下寻常笔,
其实这不寻常也就是喜爱用俗气的字表达不俗的情怀。
比如,喜爱用身体感官的知觉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肿胀”的内心,憋尿后释放的“痛快”,诸如等等。
每一篇文章的题目, 你一看,以为知道要写什么,再看,根本与想象的不一样,
只能说作者太能瞎扯了,或者是自己见识太少了。
长点见识是很好的事情。
我以为,这字里行间,冯唐应该是有“三恋”的。
自恋,他的文字狂嚣,爱憎分明地表达喜恶,而对自己的评价蛮高的。
他这样对比王朔、王小波和自己:比王朔长得帅,比小波的文字好。
嘿,有自信心的男人。
或许,写文字的人多少会有自恋的倾向,
这就好比母亲总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一样。
恋旧,不管他飞机的航程到达了非常大的数字,走过的城市太多了,但在冯唐的笔下,
北京,他生长的地方,无疑最后总是最合适最好最美的城市。
当我看那一篇篇写关于北京的文章时,不厌其烦地写,写他以为脱离了北京,却“我楼下的马路就恍惚变成了东三环”,写他无处可逃对北京的热爱,
(恍惚间,我怎么联想到了涵兄,一定是脑壳撞门。)
然后,走过多少的城市,看过多少的美女,
初恋,似乎又总是出现,眼里、心里、梦里。。。
初恋,成了一段美好岁月的代言词了,他的年少无知,他的纯真无暇,他的求而不得,他的欢喜爱情。
他的初恋发过一个简短“恶俗”的诗给他:有时候问是关怀,有时候不问是关怀。
真是妙句呀!
还有就是恋家,这包括了恋母。
即便文字嬉皮笑脸,但这字里飘溢出的是家对他的爱,与他对家的爱,我可不可以认为,那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家?
我闻到的气息是那样的,虽然真相不是我了解的。
他的强悍的妈妈,沉静的爸爸,潇洒的哥哥,耿爽的姐姐?似乎都有很多的故事。
或许,再平常的人的人生,只要有妙笔,也能生出独特的花儿。
活着活着就老了。
人人都活过,
人人都会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