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第二章陆澄录
(之:真正的真相,是没有真相;一念天堂,一念泡汤;名有千万种,实只有一个;欲让人知,就是私欲)分享
真正的真相,是没有真相
山东登州少女阿云的遭遇故事,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固然客观存在,但赋予它们价值、善恶、是非的却是我们每个人。因为所有的真相,不过是我们的一个投射,而我们做出的投射的原理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
视角不同,真相就不同,追寻真相的人,一直感觉自己的视角是正确的,当他真的追寻到所谓的真相时,其实那根本不是真相,那只是他的视角。
真相,我认为还是有的,就是事实:
阿云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摸到韦大的家中,砍了韦大十几刀,韦大只掉了一根手指头 。
事实就是这样的,判官因为依据不同的法律内容,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但是如果依现在的法律,肯定是判不了死刑的。法律讲究的是依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非常严谨的,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官会根据嫌疑人的作案的动机、作案过程、造成的危害结果等方面来量刑,虽有三到五年,五到十年的量刑幅度,法官给出的判决结果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给的,绝不会给出量刑范围之外的刑罚。况且,现在实行的是终身制,你要对你判过的案件负责一生,法官就更不可能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决了,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政治生涯来做赌注,法官的良知自在其中了。
一念天堂,一念泡汤。
念头真的很重要。就比如我们参加早读,你的念头是,我得起床参加读书分享了,然后也起来了,这样你就坚持下来了,也战胜了自己;如果你的念头是,我今天太累了,太瞌睡了,不读了,那你就继续背床,读书的事就泡汤了。其实,遇到所有的事,解决不解决、怎么去解决,都是念头的事。你想解决,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做,你不想解决,即使有现成的办法也没有用。
名有千万种,实只有一个
元气、元神、元精,这三者只是同一个事物,流动的时候就是气,凝聚起来就是精,发挥奇妙的作用,就是神。
今日世界,各种创新的概念层出不穷,仔细思索之下,其实都是新瓶装旧酒,无论是多么崭新出奇制胜的瓶子酒,都是一样的。
王阳明想说的其实是,无论是元气、元神、元精,都只是一个良知。
就拿现在的“药”来说,之前几毛钱一盒的药,治病效果非常好,现在,还是以前的药,硬是给包装成几十块一盒的价钱,增大老百姓的负担。像这样,敢问商家的良知何在?
遇上人知,就是私欲
喜怒哀乐,本是人心具有,属于天理。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好事,就会惊喜;遇到让人焦虑的事,会立刻现出哀伤;看到不平事,会发自本能的呈现愤怒。这些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中正平和。
但是,加入一点自己的意思就是私欲,就不符合天理了。
遇事时全凭我们自然情感的推动,不掺杂一点故意让人知道自己的情感的心,这就是中和。
人,为什么把握不好自己的情绪?其原因就是自己的私欲太多。凡事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的太多,总想让别人照着我们的想法来,其结果可想而知:更糟糕!
所以,致良知,去私欲,是值得我们长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