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词的“隔”与“不隔”

诗词的“隔”与“不隔”

作者: 晓行漫舞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09:12 被阅读0次

在钱钟书看来,这个不隔就是“拨云雾而见青天的一种状态。”“拨云雾而见青天”,这云雾是什么,这青天又是什么?青天是晶莹澄澈吗?语言上隔的就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情感上不够真切?

“隔”就是不直接,看起来像有一层雾,摸起来像有一层布。就像身上痒了,隔着衣服挠起来,啥感觉?――不解渴!对吧?打个比方,“不隔”就像人口渴了,喝凉白开最解渴;喝饮料虽然爽口,但越喝越渴!再打个比方,清炖羊肉,吃起来原汁原味儿――地道!而加很多佐料,经过很多工序加工,虽然色香味儿十足,但已经不是羊肉了!大道至简,不必花拳绣腿,不必粉饰奢华。就像山东人夸一个人:好人!这就叫不隔!

绕弯子,转圈子,说话做事不实诚,写文章追求好词佳句,比喻修辞罗列……这就叫隔。如此说来,老舍先生的很多文章都属于“不隔”。我是这样理解的。

比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字字都在眼前!这就是“不隔”。再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很有画面感。个人认为,李白的那首《赠汪伦》最后两句就有点“隔”的嫌疑。李白诗极度夸张,就不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加情真意切。

隔不是一种手法,而应该是诗词总体呈现的艺术效果,给人的感觉。不是说用比喻修辞就一定不好。

王国维语:“隔”不一定就不好,在高手的手中,有时候“隔”反而使作品更富情趣,颇有味道。那高手之“隔”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情态呢?玩弄文字游戏不是写诗作词的最高境界。叙事写出真情实感,读来感人至深,拍案叫绝,就叫“不隔”;写景栩栩如生,如同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就叫“不隔”。

刘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么,大家想一下,读者感觉诗词“隔”,背后原因可能有哪些?

——一是运用文字的功力不足,这是主要的原因。二是个人的写作风格,比如好用典,结果给人“隔”的感觉。

——可能是作者不便于直接表现,所以用一种隐晦的手法。

——作者原因造成的隔,有两种原因,一是自己感受感情本就不真切,为赋新词强说愁;二是语言表达问题,或者藻饰或者不准确,表现力弱,未“达”。还有另一种情况,诗词本身不隔,但有的读者就“隔”。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感觉不隔。(刘老师总结)

接受程度不同所以造成隔,文化,经历,阅读水平。有的知识对老师来说不隔,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就隔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也不隔,就是教学的成功。

相关文章

  • 隔与不隔

    王国维性情中人,但只能欣赏所谓的“不隔”其实也是缺憾。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要说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被了解。

  • 《人间词话·上篇》——Vol.05

    040 "隔"与“不隔”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四十八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四〇 “隔”与“不隔”之分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

  • 《疯狂宇宙》――“隔而不隔,不隔而隔”

    这本书从开学看到现在,中途真的想放弃了,各种大数据,各种粒子能量真的有点恐怖。毕竟,我们太渺小,渺小到不及万千宇宙...

  • “境界说”中的“隔”与“不隔”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中的一个审美标准。 简单的来说“隔”是隐性的,不显露,如雾里看花的描写。“不隔”...

  • 隔、显、隐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概念。 显、隐,是朱光潜在评论《人间词话》时提出的概念。 它们都在讲诗词创作...

  • 隔空不隔学

    冠状病毒肆虐,我们的开学日期依旧延期,伴随着“停课不停学”的活动,我们三年级英语在学校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

  • 隔屏不隔爱

    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此时我们如约的在网络平台上相见。老师曾经梦想也像播音员一样走上屏幕,当一回主播,可没想...

  • 隔校不隔爱

    二月春暖花开本是正常开学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师生、家校拉开了距离,疫情防控当下,家长们辛勤陪伴孩子一...

  • 对联诗词:《隔》

    《隔》 千里山峰隔望眼; 九曲江流添愁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的“隔”与“不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m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