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佛礼智信

仁佛礼智信

作者: QiDianAmmon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09:43 被阅读27次
peace

半夜醒来,对于最近一个多月看的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好像有了新的领悟。《金刚经》《道德经》《增广贤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祖宗真的是有智慧,后人一旦遵守并且不懈怠地坚持,我认为会活出不一样的境界。我发现,佛道儒都在讲三个东西。

1上德的修炼,内心的平静 2格物致知,学习的力量,追求智慧 3与人交往的智慧与快乐

我认为这是我做人追求做到的原则和目标。

仁乃心,心乃道。道乃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乃

静,居下,诚,惜,无私,容,省,勤,慎,敬畏。

其中,字贯穿其中,

因为静,所以一个人会专注于本务,专注于目标,他能理解目标实现的艰难,所以终日以勤,慎去对待他的工作,学业和事业,反省自己做得哪里不够。不仅如此,还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懈怠的坚持去每天努力。以“言顾行,行顾言”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言行。

因为静,所以了解自然之道,不以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愿意居下,谦虚,真诚,在众人后面。

因为静,所以知道自己拥有很多东西,感恩,珍惜。

因为静,所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先修己之上德,先弃己之恶习,而后要求人。

因为静,所以能察觉别人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换位思考,能包容别人,无私地帮助别人。

因为知道鬼神的伟大和命运的多舛,敬畏鬼神,敬畏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对于勤,真正勤劳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

学习,最重要的是三个字。学,行,思。

学,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要多闻择善,多看记心。{分享,教育}执其两端,用其中(中庸之道)于民。夫妇之(虽)愚,可以与知(教育)焉。

思,要学会思考本质,反问倒推;联系现实,举一反三;复习知新。

行,要三思而后行;思考对的马上行动;做到说到,从近处开始做。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三思而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佛乃大,大乃人生,人生乃贪嗔痴的欲望和念头的修炼。

贪顺境,不会居安思危。贪名利,贪女色,贪速效,贪小利,必定会陷入苦难的轮回。

嗔逆境,怨天尤人,不会苦中作乐,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痴于道,不愿意学习,是非不分,自我封闭,看不到内在之道,只看到外在之物质。


礼乃仁之礼,因为仁,所以重视人,对人友好,对人谦虚,对人忍让,对于不同身份地位辈分的人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别人的需要,做到换位思考,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别人的目标,共赢的目标。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

礼乃己之礼,齐明盛服(心境光明,服饰面貌庄重),非(凡不是)礼不动(不做),所以修身也。

礼乃与人相处之礼。中庸之礼。喜怒哀乐未之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不同人相处需要不同的礼。不同的情形需要不同的礼。

为人君,止于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爱憎分明)。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怠慢)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尊重贤能也依等级。

为人臣,止于敬;体(恤)群臣。

为人子,止于孝;亲亲也,亲近亲人,也分亲疏。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安抚平民,边远地区的人(其他行业/生态),安抚各国诸侯(管理者/子公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来办事做人,不贪求自己本身以外的东西)

相处之前需要相察。观察一个人的言语和他的行为,以及他们是否一致。因恶而扬善。(能容忍别人的缺点而宣扬人家的优点)。上不尤天,下不尤(责备)人。


智乃理解自己之智,理解别人之智,道法术器,理解世界运行规律以实现目标和梦想之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于明明德于天下也,先治其国;而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根据自己已懂得的道理,进一步去深入研究它,以求达到顶点。以至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君子做事时时处置恰当---对己之原则(和而不流,随和但不轻易迁就),对人之礼节,人性的理解,大局的顾全}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之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可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e中断),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懂得达到远方要从近处开始,懂得教化社会要从自己开始,由微知显,可以进入美德的境域了)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pu)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最高境界——上天之载(运载万事万物的美德),无声无臭(无声无息)。(老子之“道”)


信乃人所以立之根本,人无信,无以立。所以单独讨论信,就是因为它巨大的价值。

信,体现为个人的诚信,做事的诚信,责任感,敬业精神。于个人,于家,于社会,于国,都有自己的信的底线。

相关文章

  • 仁佛礼智信

    半夜醒来,对于最近一个多月看的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好像有了新的领悟。《金刚经》《道德经》《增广贤文》《论语》《孟子》《...

  • 忠孝:仁义礼智信忠孝

    仁义礼智信忠孝。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

  • 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

  • 2022-05-04

    论语第六期打卡第4天 20220504 (一)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道德仁义礼智信。仁,很远,德...

  • 反仁义礼智信就是反人类

    反仁义礼智信就是反人类 人生于寅,本义为仁。心中有仁才是人,仁是作人的根本。肝生仁,肺生义,心生礼,肾生智,脾...

  • 子贡与“仁”

    《论语》中涉及子贡的共计38章,其中6章与“仁”有关。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仁”居首,可见其重要。 “...

  • 儒家道家佛家

    30岁-儒-修身-仁义礼智信 40岁-道-修术 50岁-佛-修心

  • 对老子"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的解读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天地不仁的〖仁〗不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仁〗,也不是普通人认为的"仁慈"的〖...

  • 孔子提倡的“仁”也是杏仁的“仁”

    我们学习历史时,书本上常常写到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核心是“仁爱”的“仁”。 而今天,我听到了另一种解释——“仁...

  • 浅谈“仁”

    文/九柏 仁是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 仁是渴望守礼有分的社会、世界大同的理想 仁是人伦五常之首(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佛礼智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ms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