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与“仁”

作者: 三六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17-03-22 22:00 被阅读15次

    《论语》中涉及子贡的共计38章,其中6章与“仁”有关。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仁”居首,可见其重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基本含义是仁爱。仁就是普遍的爱,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远近亲疏的有差等的爱,“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爱要求体恤别人,推己及人。忠和恕乃是仁的同一内涵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忠是仁的积极的一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人的消极的一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爱的最高目标、最广目标是博施广济、泛爱民众,如果“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超越了“仁”、达到更高层次的“圣”,这连尧和舜也难以做到。从这个意义来说,管仲是仁者。

    “仁”是社会人有礼有节的道德标准、是有志者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既对自身负责,也为社会尽责。“仁”的基本要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推己及人上“终身行之”、一以贯之。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论语·述而》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参考文献:《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9月版。

    权益声明:文章及图片权益均归属于“三六书屋”,转载请注明,若不慎侵权请删除或告知。言不尽意,谨致谢忱!

    特别说明: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贡与“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ya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