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关于孩子被同学欺负的话题,突然有了灵感,决定记录下来。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会经历这样的事件,就是自己的孩子被同学打了。
有的发生在幼儿园,懵懵懂懂的无知当中;
有的发生在小学,嬉嬉闹闹的玩笑之中;
有的发生在中学,迷迷糊糊的霸凌降头。
同样,也在我身上发生过。
记得是六年级,某个课间。
当时,我在看漫画书,那时候特别流行漫画书——乌龙院。
我看的很是入迷,被里面的人物所吸引,完全没在意周围的吵闹。
当时看到一个非常怪异的人物,被正派给擒拿了,我就忍不住笑。
正好打铃声响起,同桌W男同学就回到我旁边的座位上,我转头和他笑着说:
“这个人好傻哦 ~ ”
“ 啪 —— ”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我脸颊上。
我当时呆住了,不知道为什么打我。忍不住就趴在桌上哭了,直到老师来了解的事情原委。
原来,W同学在课间和其他男孩玩耍,闹了点矛盾,心里不服气。
他以为我看到了他身上的糗事,并误会我是故意说他很傻,所以火冒三丈,动手了。
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糗事。
放学后,我带着巴掌印回家,妄想着瞒过爸妈,结果被我妈一眼看出。
回想当时的我,特别懦弱,本能地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很丢脸。
不愿意说,但还是被逼问着。
我妈知道后,特别生气,说一定要找老师处理,要求W同学向我道歉。
我还反过来想说服我妈不要找老师,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想必那时候的我性格里就缺少一股勇气,总是将过错归咎于自己身上,而引起内疚感和自责感。
第二天,W同学带来了一大袋香蕉,放在我桌子上。我分给了很多同学和老师,自己就吃了一根,乐呵乐呵的。
至于道歉与否,不记得了,似乎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
等长大了以后,看到类似的新闻,确实有时候会追溯这个经历,也会反思一下。
问过几个朋友,如果是他们的孩子,会怎么做?
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答案。
有的说:“还手,我一定会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教他还手。”
有的说:“先礼后兵,让孩子和同学讲道理,不可以随便欺负人,如果讲不通,就还手。”
有的说:“如果孩子被打了,就让她去找老师处理,回家告诉父母,再去找老师沟通。不能以暴制暴……”
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受欺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却会真实地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甚至无形中塑造孩子面对问题的情绪反应和思维模式。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乔尔哈勃博士说:
“低龄孩子对于社交冲突的感受,很多时候是不确定的,他需要通过父母的感受来学习‘如何感受冲突’。”
所以,父母对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会决定着孩子不同的表现。
既不能息事宁人,养成懦弱,自卑的性格,也不能暴力对待,养成呲牙必报的顽劣。
甚至很多家长,在孩子被打后,认为孩子顽皮,又打了孩子一顿,这在孩子心里留下的阴影比“被同学打”本身事件还要深刻。
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件事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仍然希望,父母能够冷静面对,看得见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式,并学会与外界和解。
不知道看到此文的你
会怎么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