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传》才看这个书名的时候,想到的是“武林风”,细心阅读者是一本从“山”书法,介绍灵岩山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的有底蕴的书籍。书籍图文结合,跟随作者的笔尖,如同自己到灵岩山走了一遭。书籍中每一个章节的介绍如同导游的解说词,阅读本书对灵岩山的认识就不是“到此一游”我们是从历史从人文的角度走近他。
作者:王国平。陈建功的序中我们看到:“他不仅研究历史,而且熟悉文学。”王国平自己谦虚的说是一隅小民,也就是研究研究自己的家乡,邮票大的地方罢了。他的《灵岩山传》独辟蹊径,以文化发展为脉络,为山立传,本书堪称中国版的《尼罗河传》。作者目前居四川都江堰,著有畅销书《南怀瑾的最后100天》《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幸存者口述》《挽歌与颂辞》《琴歌》等作品。
武侠气
书籍的起名《灵岩山传》,及其书籍部分划分上给我传递出一种浓郁的武侠气,也是这种古装感。让人感受到历史在灵岩山的沉淀,感受历史的法杖脉络。“蜀山:山水总相忆,草木最关情”,亦或是“佛心: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乍看背后都是爱恨情仇。走进蜀山灵岩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蜀山起
逍遥人间境、灵岩古刹跟随者作者的笔调,我们开始见到一个一个老朋友,我们开始见到不同“景点”的景致。作者通过对灵岩山的地理、历史、文化研究作为基础,最终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独特的个人视角。书籍在记录的过程中图文结合,让阅读的人更直观的感受到灵岩山的山水草木建筑。
文化沉淀
自然之美进行切入,走进灵岩山,也走进灵岩山不同历史时段。作者带领我们在时空之间穿梭。我们看到不同时代的名人轶事、灵岩山几千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的人和事物。在这里我们看到文化的沉淀。特别是书籍中关于“旷世佛缘”的部分。我们看到了灵岩山的佛教故事,我们看到国学大师南怀瑾和代宗师袁焕仙的佛缘。当然历史学家李源澄的“入住”灵岩山也是灵岩山“文化”的体现。
王家祐先生让王国平对灵岩山感兴趣。王国平让更多的人对灵岩山感兴趣。在作者的笔尖,历史上的知名高僧释道仙、阿耆多、道因法师,亦或是当代的国学大师南怀瑾等等,他们都和灵岩山有一段不解之缘。走进书中,好似不小心就会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
装帧美
《灵岩山传:三十二位大师和一座山》从书籍的封面到书中的内容,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画面”。这些画面给我们呈现了一座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老去的故事。就拿烟云清旷的封面图是画家陈滞冬为本书专门绘制封面图。在说书中的配图,很多照片相当珍贵。
阅读这本书,如同看游记一般轻松。游记山好水好,不懂其中奥秘,王国平他懂文学,他也懂灵岩山的历史,在他的笔尖下,我们看今天的灵岩山山山水水,窥探历史上的灵岩山之旧貌。妙哉!
王国平文学笔调叙述灵岩山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