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寒冬,我出生在黑龙江一个小乡村,同时出生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家里穷得生不起火,生活医疗条件都极差,弟弟只活了9天就不幸夭折,我也体弱多病,但我想那时幸存的我应该是爸爸妈妈最大的慰藉吧。之后六年,妈妈又连续给我添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家庭生活更加拮据,妈妈用她一双勤劳的手与爸爸一起共同撑起了这个家,没有因为贫穷影响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每一个都勤劳善良,与人为善。
妈妈的手很巧,小时候我们穿的棉袄棉被,毛衣毛裤,内衣外衣,鞋子袜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妈妈亲手给我们做的,巧手的妈妈还要在衣服上绣上漂亮的蝴蝶和花朵,同学们都羡慕不已,上初中之前我没穿过外面买的衣服,我真不知道妈妈哪有那么多时间,后来妈妈说,她都是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干活,夜里我们都睡了她还要继续干活。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田里,背着妹妹干活,把我放在垄沟里,妈妈干完活儿回来找不到我吓坏了,还以为我被狼叼走了。还有一次妹妹生病,我睡着了,妈妈就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带着妹妹去看病,回到家又找不到我了,原来东北都是睡炕的,炕上有个柜子,我睡着睡着滚到柜子底下去了,小时候的我真不老实!
爸爸是一名空降兵战士,转业后在村里的供销社上班,虽然生在农村,但也是走南闯北过的人,所以很有眼光,一直坚持让我读书,从来没有重男轻女。我8岁的时候爸爸想办法调到了县城工作,举家搬到了县城,吃上了供应粮,妈妈不需要再种地,但爸爸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不了一家六口人,妈妈就开始做零工补贴家用,摆地摊卖过秧苗,卖过茶叶蛋,卖过袜子和内衣,也卖过冰棍。妈妈还养猪、养鸡鸭鹅,自己家舍不得吃,都拿去卖钱了。记得小时候我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鸡蛋,一般只有清明节、端午节,再有就是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到鸡蛋。清明我们那里风俗吃鸡蛋羹,妈妈蒸上一小盆,我们姐弟四人像小饿狼一样围在一起分分钟吃光,妈妈总会笑着说狼多肉少啊。不懂事的我们没想过爸爸妈妈都没舍得吃上一口。长这么大,我没见过比妈妈更能吃苦耐劳,更会勤俭持家的人。
虽然家里这么穷,但爸爸妈妈一直要求我好好学习,上高中之前我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妈妈说我长大就要考北京大学,高中也如愿考上了县城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然而上了高中以后事与愿违,我的成绩开始下滑,尤其是数理化惨不忍睹,无可奈何学了文科,自己又不懂事,迷上了武侠小说,那时候买不起书,也基本借不到书,都是租书看,一天一毛钱,县里租书店的武侠被我看了个遍,看完了金庸全集,还看了很多梁羽生、古龙、温瑞安、肖逸等等凡是我能租到借到的作品。还喜欢武侠和古装连续剧,晚上同学们都在上晚自习,我跑回家看电视剧,哎,回想起来自己真不懂事。那时候也开始喜欢诗词,买不起书就抄书,抄了好几本诗词,所以我的语文和历史成绩很好,但数学却经常不及格。
1990年高考差三分没有达到分数线。爸爸妈妈虽然失望但从来没有严厉的批评过我,他们借钱让我复读,爸爸说只要你能考上,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然而我仍然不争气,1991年再次以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我自己都没有了自信,然而爸爸妈妈不知道哪里来的决心,她们让我继续复读。这一年我终于痛下决心猛攻数学,我用学文科的方法来学数学,背下了几乎每一道做过的题目。得益于1992年文科高考数学比较简单,这一次我竟然考了106分,当年满分120,我前两年只考了50多分。当时是考前报志愿,我对自己没信心,没敢报考北大,而班里有个分数比我低的同学都上了北大。但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那时候北大要军训一年,我可以早一年上班早一年赚钱。最终我以县里文科第二名的成绩来到了北京,虽然最终没能上北大,但也总算实现了妈妈希望我考到北京的愿望。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勤工助学,做过家教,发过传单,在超市做过推销,大四还去一家公司打工。从那时候我开始记账,大学四年我只花了家里一万块钱,比起同学们都少得多。1996年大学毕业如愿留在北京工作,然后结婚,夫妻二人白手起家,同甘共苦,买了房买了车,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用10年时间还完了全部贷款,过上了无债一身轻的舒心日子。
贷款还完后我又攒钱在老家给父母买了一套小房子,让他们安度晚年。现在最遗憾的是离家太远,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爸爸身体不好我也帮不上忙,好在老家还有两个弟弟妹妹。第二个遗憾是没有早几年带父母去旅游,现在父亲身体不好不方便远行。妈妈爱花儿,希望有一天我能带他们看遍世上花草,赏遍天下奇观,这是不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呢!祝我早日如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