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中午,是我在某个父母成长平台的线上沙龙时间。
今天中午,我分享了上周末因孩子姥姥不接我电话而升起的情绪,以及自己的觉察。
在团体讨论时,有沙龙姐妹问我,“你觉着老人不爱你,是真的吗?”
我回应,“是我的台。我在觉察。”
她说,你可以问问姥姥啊。
我说,不需要了。我是我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我知道她爱我,但她没有像我想要的也那样回应,勾起了我的情绪。而我只要觉察到,我又掉进我不够好的坑,就可以了。
她说,它还会再来的。
我说,好啊,我欢迎,我在成长,会越来越少的受它影响。
她在之后,又发了一遍,“它会再来的”。
我有些不舒服了。她为什么要一直强调这一点呢?是说我是在压制情绪,然后就会反弹吗?不过,我很清楚我的感受,那是对孩子姥姥的全然接纳:她是个独立的个体,有她的应对风格。而我,也和她划界限,我的需求我来满足,而不是将情绪的开关放到她身上。
这位姐妹是在挑衅吗?我的不舒服仍旧在。我摇摇头,内心以爱和慈悲来填充。
这是一种很静心的感觉,是我自我成长到一定层次之后才有的自信、平和和从容。
我本来想提醒那位姐妹觉察一下,为什么重复“它会再来的”。
又一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成长路径,我要尊重她在那个当下的感受。
我还是将能量收回自身,继续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那些暴躁的情绪,来得越少、越晚,对她,应是一个更有意义的帮助。
网友评论